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现砂拉越

发布: 6:08pm 31/10/2025

砂拉越历史

山都望考古遗址公园

华莱士中心

砂拉越历史

山都望考古遗址公园

华莱士中心

山都望考古遗址公园及华莱士中心 三点一线 探索文明史

本报特约:郑玉萍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承载着砂拉越的历史与文明痕迹的山都望山。

说起砂拉越的山都望,许多人直接联想到的是魁丽的自然美景和刺激的户外探索。然而,鲜少人知道这座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山,也承载着砂拉越的历史与文明痕迹。

就在今年10月4日,砂拉越政府正式推出“”(Santubong Archaeological Park & Wallace Centre),以三点一线的方式串联考古、历史与自然遗产,打造一条极富意义的历史路线。

ADVERTISEMENT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砂拉越政府正式推出“山都望考古遗址公园及华莱士中心”,以三点一线的方式串联考古、历史与自然遗产,打造一条极富意义的历史路线。

■查翁河的人像石雕(Batu Bergambar)

见证古人生活痕迹

距离山都望村庄约两公里外的查翁河(Sungai Jaong),早在千年前便已有人居住,并遗留下10座刻有神秘图像与浮雕的巨石,见证古人曾在此生活的痕迹。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戴着头饰的人像石雕。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在查翁河刻有一个小孩形象的石头。

这些雕刻着人像或象征图形的大圆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略显模糊。其中最完整的一座浮雕,是一个四肢伸长、伏躺着、戴着头饰的人像石雕(Batu Bergambar)。许多古晋人对它并不陌生,因为砂拉越博物院门外曾摆放过同样的石雕,只不过那是仿制品。然而,相信仍有不少古晋人未曾亲眼目睹石像本尊。目前这些石雕仍保留在原址,相信出自公元970年左右,在188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一些雕刻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模糊。

同一地点,考古学家还在周围发现陶瓷、土制器具、珠子、手环及金器等遗物,还有几座简陋的坟墓。这些出土文物被认为属于唐宋时代。根据考察,这里在10世纪初曾是一个繁荣的炼铁场。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这些铁渣见证了查翁河在10世纪初曾是一个繁荣的炼铁场。

这些发现证明,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商人便已远航至砂拉越经商。公元618至1368年唐宋元三代期间,山都望已是南洋重要海港之一。华商运来陶器、瓷器、玻璃、丝绸等,与当地人以藤、树脂、犀角、燕窝、香料、胡椒、丁香等物交换。随着贸易的发展,唐宋间的华人在此建立了规模可观的冶铁工业,使山都望成为中国与婆罗洲贸易往来的第一个交流中心。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在查翁河出土的文物。

如今,当人们站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仿佛仍能听见昔日铁炉燃烧的轰鸣、商贩叫卖的喧闹,以及村民生活的声音。只是如今繁华不再,河道干枯,唯余人类历史的痕迹静静存在。

■王吉善(Bongkissam)与武吉马拉斯(Bukit Maras)

建筑遗迹诉说文明交流篇章

除了查翁河,山都望共有11处考古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展现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吉善(Bongkissam)与佛教影响的武吉马拉斯(Bukit Maras)。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展现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吉善与佛教影响的武吉马拉斯。

王吉善遗址位于山都望村口附近,1966年考古学家发现一块如平台般的建筑基石,面积约7.2平方公尺,埋于28公分厚的泥层下。基石由长约30公分的岩石片铺砌而成,被认为是公元前1000至公元1350年的建筑遗迹。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王吉善的考古遗址。

在平台下约70公分处,考古学家更挖出一间似神庙储藏室的空间,内藏大量古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个银质盒子。该盒子呈角锥状,由盘几、盖子和间壁三部分组成,内藏 142件印度教风格的金属片,形制包括人、蛇、龟、大象等动物图像,新月与圆形饰片、小环、珠子及针状饰物等。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王吉善的展览馆。

此外,这里还发现一尊腐蚀严重的坐姿神像,以及珍贵的宝石与矿物。大量单色玻璃和石珠进一步证实,当时西婆罗洲的印度化文化影响曾延伸至此,尤其是融合兴都与佛教元素的丹特力(Tantric)传统,曾在此传播一时。

1955年初,考古学家在王吉善背后的小丘——武吉马拉斯(Bukit Maras),发现一尊高26公分的古达佛像(Patung Buddha Gupta),以及佛塔和刻有大象与莲花的沙岩石块。这些文物显示,在回教传入之前,佛教与印度教早已在山都望扎根。虽然后来随着宗教演变,佛教与印度教的痕迹逐渐消逝,但留下的文物仍静静诉说那段文明交流的篇章。这里出土的部分文物,目前已经收藏在婆罗洲文化博物馆。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武吉马拉斯发现一尊高26公分的古达佛像。

■华莱士中心(Wallace Centre)

见证科学史重要思想萌发纪念地

在山都望的一座小村庄,有一栋极具历史意义的别墅——华莱士中心(Wallace Centre)。这里曾居住着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华莱士展览馆。

华莱士以独立提出“自然选择”理论著称,对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起到关键推动作用。1854至1862年间,他踏遍马来群岛采集标本,并在砂拉越与白人拉惹詹姆斯·布鲁克成为挚友。

1854年11月,华莱士抵达砂拉越并入住布鲁克位于山都望的面海别墅。后来他因病休养,于此写下重要文献《Sarawak Law》(1855),这篇论文成为达尔文发展进化论的灵感来源,使两人并列为“自然选择学说”的共同奠基者。

如今的华莱士中心所在建筑并非当年的原屋。原建筑由布鲁克于1850年代建造,于1970年代由政府重建为洋式迎宾馆。尽管外观已非昔日模样,但此地仍是见证科学史上重要思想萌发的纪念地。

■苏丹登雅坟墓

砂首位也是最后一位苏丹

走完这三点一线,在离开山都望之前也可以顺道探访苏丹登雅的坟墓。苏丹登雅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的砂苏丹。陛下是汶莱第三任苏丹之二王子,1599年成为砂苏丹。

*发现砂拉越:山都望
走完三个历史古迹,也可顺道再去看看同样富有历史意义的苏丹登雅坟墓。

在他统治时期,曾委任拿督巴丁宜斯里斯帝亚、拿督沙班达英德拉旺沙、拿督阿玛斯里帝拉查、拿督天猛公莱拉旺沙4个大臣管制砂拉越。之后,这位苏丹就航海去柔佛。

若干年后,陛下在回程途中所乘的船在苏达卡娜搁浅(Sudakana),就这样,陛下在该地娶了当地的公主,生下两位王子,后来分别成为山巴斯(Sambas)及马坦(Matan)的苏丹。

1641年陛下在回来砂旅途中,在鳄鱼石(Batu Berbuaya)不幸驾崩,并被埋葬在山都望山脚下。陛下的坟墓至今被完整地保存在原来的地点,而且所封赐的头衔也被沿用至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