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欣:写在中秋



记忆中,小时候的中秋节,总是忙碌的。
ADVERTISEMENT
妈妈姐姐在厨房忙着准备菜肴,我们忙着切月饼,泡茶。忙碌一个下午,为了晚上围桌吃一餐“团圆饭”。
吃饱后,搬出几张小椅子坐在院子里,把灯都关上,仰头望着夜空中那一轮圆月。爸爸总喜欢说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随着我们年纪渐长,已从小时候的信以为真的神话,变成长大后只觉美丽的童话,爸爸依然说得津津有味。
记忆中,院子里的笑声,在夜空里回荡。月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刻的平静与幸福,深深印在我的心里。
相较于热热闹闹的农历新年,我更喜欢中秋节。中秋节,可以不用太隆重,就算没有大鱼大肉,只要一家人能坐下来,一壶茶、一盘月饼,也是一种简单却真实的团圆。
自从搬家后,城市的排屋,屋前屋后的小院子,成了水泥地或停车位,少了当年的味道。我们也因各自忙于工作,佳节更倾向于在外用餐,省去备菜、煮饭,洗碗的繁琐,却也失去一家人一起张罗、一起等待的期待与热闹。
偶尔,会想起那些年老家院子里,年幼的我们在一旁的嬉闹,追着灯笼跑、大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往事,还有总是抢着最后那块月饼。那些平凡的小事,成了记忆里最真的团圆。
月亮是圆的,人心也要圆。中秋节不只是节日,而是一种回家的理由。
哪怕只是短短一晚,一顿简单的饭、一句熟悉的问候、一轮抬头望见的明月,都是我们对团圆最深的眷恋。
中秋节,愿有月可赏、有人惦记,有家可归。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谢伟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