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欣 : 国会议席才是真正考验



砂拉越立法议会通过2025年砂议会(议员结构)法案,将议席数目从82席增加至99席,创下历史新高。这项变动,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ADVERTISEMENT
对于过去选区面积过大,服务力有限的地区,新增议席无疑有效缩小服务范围,提升效率。不过,议席的增加首先面对的是公共资源分散的问题,更多议席意味更多议员、更多津贴和预算,而财政是否能负担则是现实考量。
站在在野党立场,则担心这将巩固执政方在砂议会中的优势,不利于民主监督与平衡。
不过,在砂议席扩大的同时,另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砂拉越的国会议席是否也相应增加?
此次砂议席扩增也被视为为砂争取更多国会议席的前哨动作,更大政治博弈仍在后头。
目前,砂在国会下议院仅占31席,远远低于其作为马来西亚三邦之一的地位。这种代表性不足的局面,多年来引发各界对联邦与砂之间权力与资源分配不均的关注。如今,砂议席扩大至99席后,更加凸显砂拉越在联邦层面的失衡代表性。
根据1963年大马建国契约与宪法精神,砂拉越与沙巴原本应在国会中拥有三分一代表权,以保障东马在国家重大议程中的声音不被边缘。可现实却是,砂拉越与沙巴分别占有31席及25席,总共56席仅占全国国会议席的25.2%,无法对全国政策形成实质性制衡。
随着砂议席已扩增到99席,砂国会议席的划分也必须启动重审机制。这不仅出于人口与地理面积的现实考量,更是对国家公平治理原则的维护。
联邦政府也应展现政治诚意,落实1963年大马建国契约下未兑现的条文,包括恢复砂拉越在国会中的比例与代表权。
若东马在国会的议席始终低于三分之一,那么,所谓“平等伙伴”的承诺将沦为空谈。
砂议席增至99,是历史性的开端,国会议席的增加,则是实现砂真正平等地位的下一步。砂拉越人民不只要“被代表”,更应“有效被代表”。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谢伟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