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左漢:首4周414宗 詩巫手足口症病例增




(詩巫30日訊)詩巫省手足口症病例有上升趨勢,今年首4個星期,詩巫省有414宗手足口症病例,單詩巫縣就有313宗,2歲至4歲佔多數。
衛生局數據顯示,詩巫省在第1星期有41宗手足口症病例,第2星期增加到70宗;第3星期有127宗及第4星期上升到176宗。
暫未關閉幼園託兒所
ADVERTISEMENT
詩巫衛生局局長鄭左漢受詢時說,去年年尾學校假期後,詩巫省手足口症病例有增加現象,不過暫未有託兒所、幼兒園被勒令關閉。
他指出,每所託兒所、幼兒園的教職員早上都會在學校門口把關,如檢查孩子身體情況,口腔、手部,若孩子當天有發燒、不舒服等,就會安排家長把孩子接回家,以避免傳染給其他孩子。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監督,若發現校園兩三個星期內陸續有許多孩子確診手足口症,衛生局會逐案研究,瞭解情況後,或許可能會指示關閉學校;若病例不是在學校感染,就不會關閉校園。”
多關注孩子健康衛生
鄭左漢強調,一旦家中孩子確診手足口症,希望家長不要帶孩子去學校,直到康復,沒有發燒,手及腳部的水泡已幹,才返校上課。
他也促請家長多關注孩子健康與衛生情況,如使用肥皂勤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特別是上廁所、吃東西前,以免被傳染。
“在疫情期間,大家都勤洗手,注意衛生,所以那段期間沒有手足口症病例,如今大家都鬆懈了,手足口症病例開始上升。”
巫手足口症病例 兒童佔95%
根據詩巫衛生局數據顯示,詩巫省手足口症病例中,2至4歲的兒童最多,有181宗(佔44%),接著是7到12歲有95宗(佔23%)、5至6歲有86宗(佔21%)、2歲以下有31宗(7%)及12歲以上有21宗(佔5%)。
414宗病例中,男生佔最多,有237宗,分別是詩巫縣有181宗、實蘭溝26宗及加拿逸30宗;女生則有177宗,分別為詩巫縣132宗、實蘭溝22宗及加拿逸23宗。
數據顯示,教育機構中,幼兒園有85宗(20.57%)、小學71宗(17.15%)、學前班28宗(6.77%)、託兒所18宗(4.35%)、中學4宗(0.97%)及無相關有208宗(50.25%)。

有症狀速求醫
若孩子發燒,手掌、腳掌、臀部、膝蓋及手肘出現皮疹或水泡、口腔潰爛症狀,家長就要馬上前往鄰近醫院或診所求醫。
手足口症可以通過手足口症患者的鼻涕、唾液、糞便、痰等感染,因此保持個人衛生非常重要;上好廁所、咳嗽或打噴嚏、吃飯前或準備食物前,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持手部清潔,遠離細菌,避免患上手足口症。
黃慧慧:學童不適請假休息
假期後 手足口症病例多
詩巫、泗裡街、加帛省幼稚園教師公會主席黃慧慧指出,其實幼兒園的手足口症病例一直都有,只是多或少,通常每次學校假期過後,手足口症病例就會增多,可能假期出遊和旅行人數眾多,人潮密集往來,容易造成流行病傳播的機會。
也是新福源堂幼兒園園長的黃慧慧指出,基本上,若該幼兒園學童確診手足口症,校方會要求學童請假休息一星期或直到康復,並且鼓勵學生康復後,返校前再次給醫生檢查,請醫生開康復診斷證明信。
“至於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可以選擇前往政府健康診療所。”
黃慧慧稱,若沒有醫生康復診斷證明信,學生在休息一週後返校,老師會先檢查其手腳水皰、口腔潰瘍情況是否已痊癒。一旦痊癒,校方則會允許學生回來上課。
幼園應做好防範措施
黃慧慧披露,通常診所或醫院醫生診斷孩子感染手足口症後,都會呈報給衛生部,衛生部會接洽學校及瞭解情況。
她提醒家長們保護好自己及孩子,提升自我防護意識,不要將身體不適的孩子送到學校。大家彼此保護,避免其他孩子也受感染,使感染群擴大。
“現在有許多傳染病,比如2019冠病、流感、手足口症等潛伏在我們身邊,因此也鼓勵幼兒園同業們自發性的做好防範措施,比如戴口罩、測量體溫、勤洗手等。”

楊春英:託兒所勤清潔消毒
監督孩童身體情況
砂拉越詩巫託兒所協會主席楊春英指出,託兒所一路來都有在進行傳染病的預防工作,比如家長送孩子到託兒所時,教師會先測量孩子的體溫,同時檢查是否有紅疹出現在他們的手、腳和嘴巴。若發現孩子發燒或有其他病症,則會要求家長帶孩子回家,並且及時就醫。
她稱,平常託兒所都會進行日常的消毒及清潔工作,在手足口症高發期會更加嚴謹的進行防範工作,更加嚴格監督孩子的個人衛生,叮嚀孩子勤洗手,經常更換衣物,以及不共用個人物品,同時也會監督孩子多喝水。
她披露,通常託兒所是按照醫生的指示行事,若孩子到診療所或醫院看診後確診為手足口症,一般上醫生會發出確診通知信函,並註明需要在家休息或隔離的天數及日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