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社会.时事:《绿潮冲击下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及演变》论坛上篇




★潘永强简介
我国政治时评人,现任吉隆坡华研智库委员会副主任,在上海复旦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
ADVERTISEMENT
★勿太悲观 绿潮成长空间不多
潘永强在诗巫省华团于9月30日主办的《绿潮冲击下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及演变》论坛上指出,在去年11月选举掀起马来海啸而引发绿潮论,绿潮背后有宗教因素,也有贫富差距等问题。虽然绿潮短期内会持续,但因已获得70%马来选票,还可以成长的空间并不多,也接近极限,大家不要感到过度悲观。
他认为,绿潮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只是因伊斯兰主义的扩大,也受其他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包括马来社会中下层反现状、反体制与反精英主义。缘潮不应简单视为伊斯兰政治扩张,或只有中下阶层马来人支持国盟、投选国盟者未必全支持伊斯兰宗教议程,有一部分老百姓认为多数群体的权益被少数人威胁(如行动党华人选民、城市非政府组织宣导自由思想),在焦虑不安的机感包围下,他们想要捍卫权益。
潘永强认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团结政府须作出应对,包括制度改革、经济成长与发展,重建马来西亚人对政治共同体的新共识。
“民主也要有合法性,新政府必须要有经济绩效,让政权具合法性。随着经济成长、国民所得增加,才能缓解马来社会的不安与焦虑感;在未来不到4年要挽回马来或华人社会支持度,经济表现及体制改革是关键。”
★巫统霸权衰退马来社会失安全感
潘永强以国际关系,或政治的霸权稳定的理论来说明巫统过去的霸权维持大马政治秩序稳定,让西马的马来人有寄托与安全感、利益受维护,惟巫统霸权衰退带来连锁反应,包括马来人对政治、未来与权益失去安全感。他们对巫统法庭帮贪腐行为不满,如果巫统领导层短期内没改变,党内不会有改革,新生代不能取代当权的领导,绿朝也将持续。
“2018年后,行动党成为希盟联邦政府的执政党,行动党的强大对马来社会的心里带来冲击,他们因政治安全受动摇而深感疑虑、浮现危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国阵时代美好的怀念。巫统霸权瓦解要重建非一朝一夕,如果这问题短期内不改变, 马来社支持国盟、伊斯兰现象还持续一段时间。”
潘永强认为,没有基层基础的土团党在政治转型中把握契机而崛起,在丹斯里慕尤丁下台后会趋弱,届时可能没落或被伊斯兰党吞噬;反观巫统党有党产、有组织、人才多,有一定的根基,它的中生代目前因被阻挡而未获机会。随着形势改变,巫统是关键的中间力量,唯有温和、中庸才能获得华人支持。
★绿潮和伊斯兰化无关?
潘永强称,站在不同角度,各方对绿潮有不同说法与诠释。国盟智囊马祖基认为绿潮彰显伊斯兰党在选举中越来越成功,且在其传统据点以外取得突破,这是该党与温和政党即土团合作的结果,而不是伊斯兰主义极大化所致。
“巫统也同样有伊斯兰主义,国盟认为伊斯兰党,或国盟能在六州选举大赢,主要是马来人对巫统领袖的贪腐、裙带主义不满,也担心巫统不能再捍卫马来人的利益;马来人对伊斯兰党、国盟的支持率增长要跟华人对希盟的支持率增长是摆在同一平台理解。”
潘永强称,国盟认为大马逐渐转向去伊斯兰化和世俗化的趋势,前首相敦马哈迪第一轮担任首相期间建立各种伊斯兰机构,在他之后大马开始转向温和与多元文化主义。联邦宪法与司法体制与程序站在世俗主义的基础上处理案件与问题,让他们感觉伊斯兰法律受到挑战。
“默迪卡民调中心(Merdeka Center) 2022年针对穆斯林青年展开调查时发现他们在过去5年对政府、体制有更大不信任感,转向伊斯兰党寻求慰藉和精神支持;近90%马来青年希望用《可兰经》取代具世俗精神的联邦宪法,其他非穆斯林社会应对此关注。”
潘永强称,大马政治学者丘伟荣认为绿潮有3个关键时刻,即马哈迪再次任相时提出签署反歧视国际公约,让马来社产生不安与焦虑,再来是呼吁马来人大团结对抗外敌,强调伊斯兰是马来人认同支柱的电影《末基劳》大受欢迎,在国盟全国大选大胜也发挥推波逐浪的作用。此外,在今年六州选举,吉打州务大臣沙努西的民粹主义效应在马来社会受欢迎,表达了马来基层心声与不安情感。
★民主转型必有10至20年阵痛期
“我国从2018年开始进入民主转型过程,如果将马来西亚视为新兴民主政体,固然会面临诸多艰巨挑战,不过却也回避了某些民主转型国家的危机,如无需面对军队国家化的问题、没有宪政体制选择,也未见分离主义的压力;我国具备其他新兴民主政体没有的优势,如稳定与攸久的政党制度、有可堪运作的宪制架构,以及颇具活力的公民社会。”
潘永强认为,在政治转型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复杂现象,很多极端言论、边缘声音也会浮现,且容易被煽动;过去稳定格局被打乱,从转型到定型需要一段阵痛期,时间多长胥视国家成熟度而定,有者要10年、20年。
★六州选举已否决安华
潘永强称,在六州选举,安华州选在某种程度上被马来选民否决,且其施政概念“昌明大马”并不受落。
他说,柔佛州两场补选表面上是团结政府胜出、绿潮受阻挡,但根据选票分析,绿潮实质已在柔佛州蔓延。该州马来人似乎没有完全抗拒伊斯兰党,城市华裔投票率大跌主要是当时巫统主席案件解决、大学演唱会男女分开坐引起不满,这也反映重视核心价值的希盟选民热情流失。
“为了面对六州选举,安华上台后非常谨慎与保守,希望在选举中得到更明确的民意委托。虽然在六州选举受挫,但我国未来4年没有大型选举、巫统党内形势稳定且无其他变数的话,安华基本能稳住政权,反对党没有操作的空间或机会来推翻政府。”
★正视绿潮的局限
潘永强指出,伊斯兰党存在已超过60年,在西马与反对力量、替阵民联反反复复都有合作,它既有权谋、务实,同时自知局限,在联邦政府执政也会配合整个官僚体系;西马马来社会无法视多元社会的现实,也不能否定华校存在,华小有20%学生是友族。
“人的本性追求心灵安顿、同时热爱正义与自由,一方面是伊斯兰政治抬头,惟伊斯兰约束越来越多,一些马来人不见得能接受。马来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文化有微妙差异,希望两者能抗衡。”
潘永强说,马来王室对伊斯兰化有不同意见,通过王室的力量可抵御绿潮的势力;苏丹是伊斯兰事务最高领导人,绿潮与伊斯兰政治强大的话,可能会争夺宗教的话语权或领导权,与王室传统角色有冲突;去年组成团结政府时,国家元首或王室某种程度上给机会安华,他们不希望伊党政治力量太过强大,导致双方在宗教领导权上有抗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