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改變出遊方式 . 中國人愛上生態旅遊



(古晉29日訊)石探記科學家團隊創始人陳睿表示,該團隊已打造了至少3條非常重要的中馬旅遊生態路線。今年首個生態旅遊團隊將於7月16日起,展開為期7天的探索行程。
7月組團探索大自然
ADVERTISEMENT
他希望,隨<7740>中國的疫情結束後,能夠帶<7740>全中國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們一起通過生態資源生物多樣性能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也是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博士的陳睿透露,自疫情發生後,中國人的旅遊習慣發生巨大轉變,更多的中國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喜歡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享受自然,而非去很多人為的建築等,因為之前都已經到訪過這些地方。
“這次,我們專門通過馬來西亞旅遊局和大使館來到這裡考察,希望在砂拉越做一條對中國遊客而言最重要的生態旅遊路線,並希望此路線能成為馬來西亞對中國的視覺錘,即讓中國人在提及馬來西亞時,除了過去印象中既定的地標外,也能深知馬來西亞有紅毛星星、長鼻猴、華萊士飛蛙、螢火蟲、萊佛士花等可愛的動植物種類。這些動物是促進全中國人來馬來西亞的重要原因。”
他稱,作為全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甚至是中國官方生態旅遊的團體,他們希望此次的合作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生態之行合作。
擬定3條生態路線
“馬來西亞是我們現在選定最重要的生態合作方。自3月22日抵達古晉以來,我們已經考察了周邊多個國家公園,並打造了至少3條非常重要的中馬旅遊生態路線。”
陳睿說,首先,第一線路是專門為青少年準備的,讓他們跟隨家長走出國門、瞭解世界、學習科學;第二條路線是為中國中高端成人打造的,讓他們追尋類似於歐美興起深度且特別的生態旅遊路線。第三條則是專為老年人策劃的,讓他們能來砂享受自然和深入瞭解生態的路線。
“我們已和亞航簽署一份戰略合作,今年7月16日起至8月底,就會帶領中國首個生態探索旅遊團走入砂拉越。屆時,每名科學家將帶領以20人為一團的家長和孩子來砂拉越,展開為期7天的探索行程。”
他也提到,該團隊撰寫了第一本記錄馬來西亞的書籍《馬來西亞探秘》,此書籍自去年起開始發表,並被列為中國中小學生課外必讀的書籍之一。由於這挑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因此,團隊趁此契機,把砂拉越作為生態旅遊的首選路線。
另外,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員蘇洽帆補充,由於行程需考量地點之間的銜接、住宿、用餐及活動內容等問題,目前已經計劃好的地方有加丁山國家公園(Gunung Gading National Park)、實蒙谷野生動物保育中心(Semenggoh Nature Reserve)、峇哥國家公園(Bako National Park)、山都望山國家公園(Gunung Santubong National)以及庫巴國家公園(Kubah National Park)。
“這5個地方是我們定下的主要地點,因為不同的地方,將能看到各異的動植物及昆蟲。希望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孩子除了能認識到當地代表的物種,如紅毛星星、長鼻猴之外,能從更多角度體會和學習到砂拉越當地的生態特點。”
石探記科學家團隊簡介
據悉,石探記科學家團隊的自成立以來,已有上萬名學生接觸過團隊自主研發的科學課程,學習包含動物學、昆蟲學、生物地理學、生態學、統計學、化學、物理和英語等綜合學科相關知識。
該團隊的科學家也會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進行體驗式科考,比如走進亞馬遜叢林、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婆羅洲雨林等,一起探索自然、發現動植物及學習科學知識,並在過程中養成科學思維,提高綜合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