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籍贯风味不同 . 客家粽主打咸香(内附视频)




端午万粽飘香系列( 一)
ADVERTISEMENT
前言:
端午节,是华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华人就会庆祝端午节,而端午节也被称为五月节、龙舟节、端阳节或粽子节等。
端午节的由来有众多说法,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而最广为人知的便是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杀殉国。
相传古时楚国人不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为避免他的肉身葬身鱼腹,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
后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个以风俗形式流传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

不同籍贯各有风味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品尝由糯米烹煮而成的粽子,而不同籍贯的粽子,内陷用料与风味也各有不同。
星洲日报透过“端午万粽飘香”系列报导,让您能够了解到不同籍贯的特有粽子风味!

四角枕头粄碱粽.加香菇花生更清香
剥开客家四角粽,满满的馅料映入眼帘,肉香飘溢。在软糯口感中,入口的是带有肉丁及香菇猪肉的咸香味,咸香之中再添上花生清香。品的是粽子,忆的是乡情…
五月五日端午节,客家人俗称“五月节”。五月节和粽子的由来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而客家粽的由来及特色相较于其他籍贯粽子有些不同。

苏启隆:粄粽用料不同
砂拉越客属公会青年团团长苏启隆说,客家粽大致可分为数种,较为人知的则有四角粽,粄粽、枕头粽及碱粽。前3个客家粽的馅料大同小异,均以咸香口味为主,不过其中的粄粽则稍有不同,主要是以糯米粉类等制作成粄皮再包裹住馅料,而非直接使用糯米粒,所以容易消化。
“至于碱粽,也被称为碱水粽或灰水粽。碱粽的外观、色泽及口感与一般的咸粽是天壤之别,碱粽看似果冻,有点半透明及呈金黄色。传统碱粽是无内陷的,除了可纯吃,亦可沾白糖或蜜糖等而食。如今,有者也会以红豆沙作为碱粽的内陷,或是将之搭配黑糖,别有一番风味。”

三牲豆干配菜脯
据了解,除了纪念屈原之外,客家咸粽也是作为祭祀的食品之一。早期,客家咸粽多以祭拜祖先所用的三牲、豆干为主要材料,配以易保存的腌制食材,如菜脯等。这种独特的天然浓咸香,正好能平衡猪肉带来的油腻感,在口中取得完美结合。
也是砂客联青年团总团长的苏启隆分享道,这些客家粽子均代表了客家人对米食的坚持、研究以及克勤克俭的生活态度,而客家粽的特色就在于其咸香味及材料,其中浸泡过的糯米也会与煮熟的花生再翻炒过,让糯米增添花生的清香。

加五香粉酱油
“客家粽偏向重口味,所以,在腌制猪肉块时也加入五香粉及酱油调味,所以煮出来的客家粽才会带有一点褐色。”
客家粽的糯米像油饭,需先将浸泡过至少三、四小时以上的糯米沥干后与煮熟的花生爆香炒过至微黄后盛起备用。肥瘦兼宜的猪肉与香菇可事先加入适量的五香粉、蚝油、麻油、黑酱油调色、芫荽粉及蒜米粒腌制入味后爆炒,最后起锅前加点薯粉水做勾芡。
当材料一切准备妥当,就可以将煮软的大片斑兰叶折成三角形,先加入糯米,再放上栗子、花生、肉丁、猪肉香菇及虾米,再加糯米。按紧再盖上班兰叶,绑上棉绳。
水煮开后,放入粽子,水需盖过粽子以中火煮,约一个半小时煮熟后,即可拿起粽子沥干水份。

客家人过五月节.挂艾草冲午时水
苏启隆说,五月节除了吃粽子,为了驱除疾厄,客家人也会在家里挂上艾草及冲午时水,并且有的客家家庭也会在这天聚餐,寓团员之意,或在这天与亲朋戚友互送粽子。
“如今,已越来越少有年轻人懂得裹粽。就算是售卖粽子的小贩,也大多数是老一辈者,所以,我们需要致力于推广裹粽的传统文化。再说,现在科技发达,大家也可上网学习裹粽的方法。”
他认为,华人传统文化就像灵魂一样,华人之所以跟其他人不一样,就是因为华人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亦是我们的“资产”之一。
他强调,趟若连“灵魂”都没了,那也就意味华人失去了代表性。因此,砂拉越客属公会也会继续致力推广,让属于华人传统食品及节日得以继续流传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