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坤甸-山口洋熟悉之旅(中) 坤甸新旧文化交汇 赤道之城 富特色


随着古晋与印尼坤甸之间开通直飞航线,两地往返交通时间大幅缩短,成为推动砂拉越与西加里曼丹交流的重要桥梁。过去从古晋通过陆路前往坤甸,需耗时6至7小时,如今乘搭班机仅约50分钟即可抵达,大幅提升旅游与经贸往来的便利性。
坤甸,作为西加里曼丹省首府,以其位处赤道线而享有“赤道之城”(Kota Khatulistiwa)美誉。城市由马来族、华族(尤其潮州与客家)、达雅族等多元族裔组成,长期孕育出多语并存、文化交融的城市风貌。
ADVERTISEMENT
随着航空连结加强,这座拥有深厚河岸文化、悠久华社历史与独特传统美食的城市,正成为砂拉越最容易抵达的印尼城市之一。
砂媒体代表和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在当地接待单位安排下,走访多个标志性景点及传统饮食场所,深入理解该市多元族群所形成的文化脉络与生活方式。

华人冰品清凉消暑 “赤膊煮咖啡”文化符号
考察行程首先走访坤甸极具代表性的老字号阿祥咖啡店(Asiang Kopi)。这家店铺自1958年以木推车咖啡摊起家,历经三代经营,至今仍以浓醇传统咖啡闻名。
“赤膊煮咖啡”的形象更成为坤甸独有文化符号,常吸引游客前往拍照纪录,咖啡店更是常常人满为患。

稍后,众人品尝当地广受欢迎的华人传统冰品“Ahui Ce Hun Tiaw”。其以粉条、仙草、红豆、黑糯米、Bongko (一种用绿豆粉和香兰叶制成的绿色布丁或果冻,具有浓郁的香兰香味,口感扎实又软嫩),再淋上浓郁的椰奶和红糖浆,最后加入冰块,制成清凉消暑甜而不腻的冰品。

椰壳装冰淇淋
随后,一行人也走访安吉冰淇淋(Angi Ice Cream),这间“童年口味”冰品店以自制冰淇淋与使用椰壳盛装的方式著称,拥有众多不同口味冰淇淋供选择,当中包括了本地特色口味例如榴莲、菠萝蜜和黑糯米等,是当地人世代记忆中的甜点。
各民族建筑风情浓 土楼展示客家文化

吃喝了一轮,当地导游也领着代表团参观马来文化屋(Rumah Melayu),这栋传统建筑采用高脚屋结构,使用坚固的盐木建造。
房屋装饰有精美的马来传统雕刻,其图案和哲学意义丰富,彰显了独特的马来文化美学。而该建筑作为文化活动中心,它经常用于举办政府活动、文化庆典以及婚礼等传统仪式。

而建在毗邻的就是规模宏大的达雅族长屋(Rumah Radakng),其长度超过138公尺、高度达7公尺,是印尼最大的达雅族长屋复原建筑之一,也是坤甸极具代表性的原住民文化景点。
同时,众人亦参访了客家土楼,该建筑于2024年10月落成开幕,虽非福建原型土楼,但建筑外观融入其结构特色,是当地华社为保存文化、传承历史而打造的文化中心,里头还包含展览厅、客家博物馆、会议室及展示室。它旨在向海内外客家同胞展示客家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给各族群的文化地标。

清真寺 教堂重要地标
宗教文化方面,媒体团也走访两处重要信仰地标,包括穆贾希丁大清真寺(Mujahidin Grand Mosque)与天主教圣若瑟主教座堂(Catedral St. Yoseph)。

穆贾希丁大清真寺建于1978年,并于2014年完成扩建,是西加里曼丹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圣约瑟主教座堂则于 2012 年重建完成,规模雄伟,是印尼重要天主教中心之一。
赤道纪念碑必到 游船欣赏坤甸夜景

都说坤甸是“赤道之城”,著名的赤道纪念碑(Equator Park / Tugu Khatulistiwa)乃是必到打卡点。该纪念碑由荷兰测量团队于 1928年设立,后在1938年重建,并于1990年加建现代保护结构,将原碑完整封存其中。
每年春分与秋分期间,当地会出现“无影时刻”的赤道现象,是游客不可错过的科学与文化象征地标。

傍晚时分,代表团搭乘卡普阿斯河游船(Kapuas River Cruise)欣赏坤甸夜景。卡普阿斯河,为印尼最长河流,全长约1143公里,河畔两岸的灯光、船运设施与沿河生活景象构成坤甸独特的城市风貌,也是当地最具人气的夜间体验之一。
时髦咖啡馆大行其道
除了传统老店与街头美食外,坤甸近年来也迅速掀起一股由年轻族群带动的现代咖啡文化。随着独立咖啡馆在市区陆续兴起,特色手冲、意式咖啡与轻食空间,逐渐成为当地青年聚会、创作与工作的主要据点。
砂拉越媒体代表团此行也走访了多家深受当地年轻人欢迎的咖啡馆,包括 Haruna Coffee、C.W. Space Cafe与El Luna Coffee。这些店面普遍以简约工业风格设计,提供舒适的冷气环境、稳定的无线网络,并以自家烘焙豆、创意饮品及轻食菜单作为主打,吸引学生、自由工作者与社交媒体内容创作者在此长时间停留。
随着坤甸整体城市发展与生活方式转变,这类现代咖啡馆已逐渐成为青年世代的重要社交空间,不仅体现当地生活节奏,也反映出坤甸新旧文化在此交汇的城市气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