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雪梅:化蝶需要安静等待



蝴蝶是观照环境的镜子,蝴蝶飞走了,蝴蝶回来了,都在传达环境的讯息。能看到舞蝶飞舞,是幸运的。
ADVERTISEMENT
蝴蝶品种繁多,但随著城市化和地区开发,蝴蝶已越来越少见,一些对环境要求高的蝴蝶已然濒危。黄斑凤蝶是比较不娇气的蝴蝶品种,即使在吵杂的都市环境中,也能繁殖生存,是名副其实的“都市蝴蝶”。但如果不放慢脚步,放缓生活节奏,眺望花丛和周边植物,也许一辈子也遇不上一只黄斑凤蝶。
我和黄斑凤蝶的邂逅,从一只被我拈了,丢进水沟里的毛毛虫开始。那时我当然不知道那只绿色硕胖的虫子是凤蝶宝宝。第一眼就被吓坏了,好丑的妖怪,一定不是好东西。不做他想地把虫子丢进水沟后开始后悔。如果,它人畜无害呢?上网搜了资料,知道是凤蝶毛毛虫,后悔极了。可是它也确实不是好东西,那么小小一截,却能吞下无数无数的叶片,能把整棵柑橘、柠檬小树啃得光秃秃。
为了弥补“谋杀”凤蝶幼虫的罪恶感,让它们平安羽化,也为了保护柠檬小树,我无心插柳地开始养蝶。只要屋旁的柠檬小树上出现毛毛虫,便带回家里,给它们剪来新鲜嫩枝叶。
黄斑凤蝶有多个别名,因为后翅没有尾突,又叫无尾凤蝶;它翅膀有著缤纷夺的花纹,像穿了件花俏的峇迪衣,所以也被叫著花凤蝶;还有一个听起来很“神气”的名字──达摩凤蝶,但是和佛教没一点关系,不过是取自学名Papilio demoleus 中demo的英译。
台湾的蝴蝶保育工作开始得早,普及得也广。不少地区设有专门饲养蝴蝶的网室蝴蝶园以及蝴蝶生态园区。观察并记录蝴蝶幼虫的成长过程,曾是台湾中小学的热门课外活动。比起以前,现在的记录形式简单得多了,手机拍拍照就完事了。但也小孩手绘每个阶段的蝴蝶幼虫。彩绘的过程必须观察得特别仔细,耐心地和蝴蝶宝宝慢慢打交道。经过这个过程的孩子,即使不爱上蝴蝶,日后也很难不关注蝴蝶。
凤蝶幼虫,可分两阶段,即貌似丑陋鸟粪的早期,这阶段又可分为1龄至4龄。迈入5龄,也就是终龄期时,外观开始大转变,成为鲜绿色的小虫子。这些凤蝶宝宝在蜕去黑色丑怪的外衣,换上绿袍前,会从拼命狂吃的状态中安静下来,不吃也不动数小时,晋级成浅绿色虫子后,又再启动“大胃王模式”,狂肯叶子,把自己吃成深绿色的大胖子后,将启动“过动模式”,拼命“离家出走”,寻找理想之地准备化蛹。一旦锁定地点,一场漫长的安静等待便开始,直到羽化成蝶。
凤蝶的成长遵循著“狂吃并安静著”的规律。晋级前,需要进食,更需要安静下来,而最重要,决定生死的“终级晋级”则需要最长的安静等待,不得惊扰。即便是破蛹而出羽化成蝶后,还得再等一等。等著翅膀撑开,再等著翅膀变硬,才有飞翔的能力。
无尾凤蝶的寿命生短暂,能存活四、五十天便是“乐龄蝶瑞”了。然而蝴蝶并没有因著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生命周期,一样以它们的方式和规律繁衍生息。反而是我们人类,无论是自我成长或是培育下一代都不如蝴蝶沉著。越是先进与繁荣,越是不能稳妥地一步一步来,什么阶段该吃,什么阶段该动,什么阶段该静,都乱了套。越来越焦虑的急冲冲成长,能羽化成蝶吗?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詹雪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