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嘉:重拾邻里情



前几天,笔者收到一封简讯,内容写着:“你好邻居,你有好几个包裹错送到我家,你可以加以下联系方式,我发照片给你。”嗯……一看就知道是骗子。第一,笔者近期并没有网购,因此不可能有包裹送错的问题;第二,我认识我的邻居呀,虽然不常联系,但我们早已互加了联系方式。
ADVERTISEMENT
为何骗子会看上“邻居”这个身份来行骗?或许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许多人甚至连隔壁住的是谁都不清楚,因此当听到“邻居”两个字时,容易放下戒心,自然也更容易上当受骗。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当我们遇上突发情况、需要临时帮忙时,邻居往往就是伸出援手的第一人。
笔者的左右邻居一边是华人,一边是马来同胞,大家相处得很 融洽。记得认识马来邻居那天,正值开斋节,他们邀请附近几户人家一同前来用餐、庆祝佳节。那天,大家边吃边聊,不仅互相认识了,也建立了信任与情感。
有时我们会认为主动打招呼有点难为情,或许可以从一个点头、一个微笑开始认识你的邻居。另外,碰面时打个招呼、节日期间送上一点小点心,都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你会发现,邻居不仅仅是“住在隔壁的人”,更可能是你的朋友,甚至是你生活中最可靠的“守望者”。
如今许多社区都设有睦邻委员会等组织,大家也可选择加入及多参与小区内的活动,认识更多的左邻右舍,并团结互助。
在诈骗横行、人与人疏离的时代,我们更该重拾邻里之情。当社区中充满互助与信任,骗子假冒“邻居”的把戏,也就无从得逞。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何晓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