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茂兴:慎防校园凶杀案频发



白沙罗万达镇国中四校发生的校园凶杀案,震惊全国人民。
ADVERTISEMENT
许多人难以置信,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竟然会在我国一所中学里上演。
原本只在外国新闻中听闻的校园凶杀案,如今真实的发生在眼前,这无疑是一记警钟,敲醒了我们长期处于安逸状态的心,也提醒社会,任何刑事悲剧,都有可能在我们周遭悄然发生。
一条年轻的生命陨落在校园之中,令人痛心;校园理应是莘莘学子求知与成长的净土,却被暴力染上血色。
这不仅是教育体系的悲剧,更是社会整体安全网络的裂缝。
此案让人不禁反思,究竟在校园与社会深处,还潜藏着多少类似的“定时炸弹”?
事实上,这宗涉及学生的凶杀案已非孤立个案,只是前一次悲剧并未发生在校园内。
回顾今年6月12日,马六甲武吉南眉慕迪雅拉花园亦曾发生震惊全国的家庭凶杀案,一名年仅17岁、即将应考大马教育文凭的华裔中五生,疑因承受不住学业压力及长期受到家人责骂的心理重负,竟亲手弑母杀兄,酿成当教师的母亲与兄长两人死亡以及弟弟受伤的惨剧。
这起天伦悲剧早已揭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隐忧。
笔者深信,青少年暴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校园心理辅导的不足、网络暴力与负面资讯的泛滥,都是推向极端行为的隐性因素。
当情绪管理与同理心教育被忽视,青少年性格便容易变成极端。
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若不能形成稳固的防线,类似的悲剧或将重演。
校园凶杀案更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与校方必须正视此问题,建立更完整的心理辅导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课程核心,从小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共情能力。
学校应增聘专业辅导员,加强教师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培训,并完善防暴与应变机制,例如安装报警系统、强化巡逻与设立即时通报管道,让学生在危机中有求助的出口。
家庭则是预防悲剧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必须学会倾听与陪伴,察觉孩子的情绪波动与行为变化,及时介入、引导与支持。
一宗校园凶杀案,已经足以令人痛彻心扉,我们不容让此类事件成为新闻常态,更不能让年轻生命的逝去被时间冲淡。
校园之重,生命之重,我们更无法再承受暴力之重。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庄茂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