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甄玲:防堵野生动物走私



野生动物走私一直是令人棘手的问题,有的野生动物从遥远的森林被捕来,有的在运送途中被关在闷热的货柜里,有的甚至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死去。被贩运的动物,对买卖双方来说也许只是“货物”,但对地球的生态来说,却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ADVERTISEMENT
最近报导大马关税局和多个机构合作,以情报共享机制,更快侦测及阻止野生动物走私。关税局在主要机场安装AI人工智能扫描仪,自动辨识动物体型和异常影像,无需开箱就可判别风险。在巴生港也已全面应用AI系统监控货柜通道,从2023年起实现100%风险扫描,有效防堵野生动物经货运渠道出口。科技的发展在防止野生走私这一块发挥“守护眼”作用,过去靠人工检查或举报,可能难以全面掌握,现在结合AI,能察觉可疑的转运,让人看到希望。
野生动物走私之所以难防,主要是因为牵涉的利益庞大。从捕猎者、中间商到跨国贩运,层层相扣。某些稀有动物或制品,在黑市的价格比黄金还高,导致即使政府加强执法,仍然有人铤而走险。市场需求存在,走私就难以根除。科技介入,让执法更有优势、更有效率。
野生动物的贩运往往跨越国界,一个国家努力防堵,另一边若松懈,问题仍然存在。关税局总监拿督阿尼斯表示,如今的走私集团运作复杂,形成跨国供应链网络,举例包括来自印尼、巴布亚、澳洲、印度、非洲的穿山甲、斑袋貂(袋熊科)、黑池龟、非洲象牙、犀牛角,经过我国转运到中国和越南市场。所以和多个机构跨部门协作也重要,包括环保单位、国家公园局、警方、甚至航空与港口,强化边境执法,才能筑起防线。
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野生动物制品,不参与、不助长,就是最基本的保护。AI可以协助侦测,监控非法走私,但人良知的觉醒才是根本的解决。野生动物不只不该活在笼子里,也不该成为满足人口腹之欲,和穿戴炫耀的牺牲品,让它们回归森林、翱翔天空、驰骋大地,才是地球应有的平衡,人与自然应有的和谐。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钱甄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