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欣:大人也在失格



关于16岁以下的青少年是否应该被禁止或限制使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教育部、家长及心理专家等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学业;有人指社交媒体上存在的网络霸凌、假讯息与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冲击极大。
ADVERTISEMENT
这些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互联网的确不是一片净土。但在网络上传播负面情绪的又何止是被视为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用户,更少不了失格的成年网民。
在社交平台时常见的恶意抹黑、侮辱性言语和无根据的谣言,或是以匿名方式攻击政客和艺人等公众人物,或是在社会新闻下冷嘲热讽,导致网络成了一个乌烟瘴气的空间,就像被严重污染的海水四处漂浮着垃圾和油污,难以寻找一处干净的海面,可安心让孩子在其中遨游;而这些污染的源头却有一大半来自所谓的“大人”。
年纪的增长本应带来更丰富的阅历和理解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大人”依然无法改变狭隘的思想,经常口无遮拦,加上网络的便利让这些刻薄的言语更容易散播出去,造成了如今许多“一把年纪还在当酸民”的现象。
当本应成为榜样的“大人”也成为网络暴力的“主力军”,再严格的年龄限制,也无法保护孩子不受感染。如果连大人都选择躲在屏幕背后当“键盘侠”,以怒骂取代思考、以冲动代替理智时,又有何立场要求青少年在网络上保持善良与克制。
社会当然有必要保护未成年人,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限与内容分级;但更迫切的是,“大人”自己先学会负责任地使用社交媒体,提升网络素养。
要净化网络环境,不能只靠技术限制或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包容多元和善于思考的文化,才能为下一代建立一个更文明和理性的网络空间。或许真正需要限制接触网络的不仅仅是孩子。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郑嘉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