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亨敏:共筑让孩子安心成长的社会



最近的校园悲剧一桩接一桩,让人震惊,也让人心碎。
ADVERTISEMENT
独中的性丑闻、马六甲少年弑母杀兄案、Zara的坠楼、拉曼学院学生连续自杀、校园霸凌、校园轮奸与性侵事件,再到近日震动全国的叶芯嫙命案,这些新闻来得太快、太沉重,让人措手不及,也久久难以平静。
我想起2016年震撼台湾的小灯泡事件。年仅4岁的女童在大白天遭人砍断头颅夺命,全台痛哭哀悼,舆论压力下,社会开始反思精神医疗与安全网的漏洞。
小灯泡与叶芯嫙一样是父母怀中的宝贝,但她们却被残忍剥削了成长的机会。
我曾以为,这样的悲剧离我们很远;如今我才震惊发现,我们正重演别人的痛。
家长以为孩子的沉默只是青春期;当孩子说压力大,被回了一句“谁压力不大”。我们都以为,“哪个青少年不叛逆”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却不知这样的忽视正在一点一滴耗损孩子的安全感。
教育体系鼓吹“爱的管教”,教师被逼放下藤条,管教权力被削弱,却忘记教育本质应是因材施教;学校强调纪律与校誉,却忽略学生的情绪与心理。
老师少了被问责的压力,校方维持表面和平,教育部自我感觉良好,一切看似井然,却早已埋下悲剧的种子。
请不要再让学校成为伤害发生后才学会反省的地方。请不要再让家长的爱只停留在成绩单上。请不要再发生悲剧后,我们只有痛心与震惊,但制度改革却毫无改进。
小灯泡母亲曾公开呼吁“愿我们有一个让孩子能安心长大的社会。” 这句话,我们应该记在心里,实践在社会中。
如果这些悲剧能让我们正视教育的冷漠、家庭的疏离、制度的麻木,那么,它们至少让我们看见并醒觉,我们还有多大的改进空间。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前提是,我们真的愿意做出修补。
补的是对孩子的耐心与陪伴、制度改革的诚意;补的是不再过度保护孩子,重视大家的心理健康。
小灯泡事件后,台湾至少开始了修法与公共讨论,这是痛出来的进步,虽然改革仍在路上。
今天的马来西亚,也需要同样的勇气与集体清醒。真心希望别再让每一场悲剧,只换来短暂的舆论高潮与一次制度的沉默。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詹亨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