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环保30 各方鼎力支持




(民都鲁14日讯)由慈济基金会民都鲁共修处主办之环保30:三十环保、永续同行今早盛大进行,并获得民都鲁发展局、舞蹈协会、OM团体及4×4四轮驱动车俱乐部等单位鼎力支持。
来自四面八方的慈济志工、亲子家庭及社会大众齐聚一堂,秉持一念环保初心,以脚步丈量大地,以双手净化城市,为地球写下深情一笔。
ADVERTISEMENT
志工动容表示,环保三十,不仅是慈济志业的光阴刻度,更是人与大地共生共荣的深刻誓愿。

今年是慈济推动环保迈入第三十年。从台湾一隅出发,慈济环保志业已延展至全球各地,目前设有逾9000个环保据点,持续推动环保教育与资源回收,落实永续发展理念。
马来西亚慈济志工于2023年共回收逾三万吨资源,涵盖纸张、塑料、金属与电子废弃物,实践“资源再生、心灵净化”的双重目标。每一分努力,都是对地球最温柔的承诺。
活动现场也特别安排寓教于乐的教育环节“十指口诀资源分类教学”,大拇指出的是纸类资源,例如报纸、纸箱与书本; 食指代表塑料,包括塑料袋、包装膜与塑料容器; 中指对应金属,如铁罐、铝罐等; 无名指指向各类小型电器设备,例如旧手机、电风扇等; 小指出的是玻璃瓶与玻璃容器; 掌心则代表宝特瓶,为最常见的饮料瓶之一; 手背象征电池,涵盖各式使用后的电池; 手腕所指为衣物,包括旧衣、布料与毛巾; 手肘代表的是发泡胶,如保丽龙餐盒与包装材料; 至于手臂,则归类为杂项垃圾,即目前尚无法回收的物品。
这套口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特别适合长者与孩童,让环保教育从生活做起,从小扎根。

志工指出,若能妥善分类,这些资源皆可延续其生命价值。例如宝特瓶经过回收处理后,可再制成环保毛毯,支援灾区与寒冷地区的民众;而电子废弃物中所蕴藏的贵金属,则可透过专业拆解回收再利用,减少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与破坏。
一位家长感慨说道,慈济始终主张“环保教育从家庭开始”,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将尊重自然、惜物爱物的理念,深植于孩子的心中。正是这种身体力行的参与,让环保不再只是一个课题,而成为一种可以代代传承的生活方式。
慈济也借此机会向社会大众发出诚挚呼吁:从家开始,从心启程,从“一捡”做起,让环保不再只是理念,而是一种日常习惯,一种生活美学。
一人一善,一步一净,环保之路,始于足下;三十载绿行印心田,众人共善续初心。
庄为臣:回归简朴尊重自然
环保从现在从自己做起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马来西亚慈济雪隆分会和气环保干事庄为臣呼吁,环保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唯有双手投入绿色行动,为下一代留下一颗更清净、美丽的地球。
他进一步说,近年来,极端气候带来的影响日益加剧,无论是高温、暴雨或干旱,皆显示自然环境正处于失衡状态。他特别提到今年初民都鲁遭遇的严重水灾,更让人切身感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这些现象,是地球发出的警讯,也是一种提醒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生活方式,回归简朴、尊重自然,才能真正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他今早在慈济环保30:三十环保、永续同行系列活动致词时表示,2025年是慈济马来西亚推动环保的第三十年。
慈济年来保持初心
三十年来,慈济秉持“清净在源头”的初心,持续在社区深耕环保教育与实践。今年以“永续同行”为主轴,期盼唤起更多社会大众的共鸣与参与,共同迈向永续未来。
他说,慈济希望透过结合运动与环保的方式,让环保不仅是理念,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行动。
他称,Plogging活动就是一种寓教于行的环保实践形式,适合一家大小参与,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爱护地球的意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