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嘉欣 : 我们与骗局的距离



虽然新闻媒体频密报导各种诈骗案件,但仍不时有人上当受骗,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到阅历丰富的长者,骗案受害者遍布各个年龄层。不仅是因为骗术的升级,更是现代人共同面临的信任困境。
ADVERTISEMENT
诈骗得逞的关键,在于精准拿捏了人性的软肋。比如年轻人渴望快速成功,容易被“高薪兼职”诱惑;中年人生活压力大,常被“低息贷款”吸引;老年人关心子女,往往陷入“伪绑架”骗局等。这些骗局就像精心设计的陷阱,每一处都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弱点。
现代人的人际关系疏离也助长了诈骗的成功率。许多人自以为对亲人有足够的了解,实则并非如此,因为平时沟通甚少或交流仅停留在表面的嘘寒问暖,根本不理解对方内心的想法和处境,使受害者在面临烦恼和困境时不愿告诉家人,反而宁愿相信陌生人,却与身边的人保持距离。
诈骗手段的与时俱进也让防范变得困难。从冒充熟人的电话诈骗,到精心设计的杀猪盘;从伪造的购物网站,到AI换脸的视频通话。骗子们不断翻新花样,利用技术手段让人难辨真伪。就像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颜色,现代骗局总能伪装成我们最熟悉的样子。
要减少诈骗伤害,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作为亲属应避免习惯性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说教和指责,使彼此的的关系变得疏离,让诈骗分子有机可趁。社会层面则需要加强防骗教育,不仅要揭露骗术,更要培养理性的判断力。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丰富的生活常识,或许才是最好的防骗利器。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郑嘉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