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是老古董,很排斥高科技产品。
ADVERTISEMENT
没有专属电脑,不用电子钱包,老爷手机容量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各种APP。(当然,工作需要除外。)
少了这样那样的科技产品接触,我除了上班时段必须与电脑为伍之外,下了班便躲进自己的小天地,拾掇家居,拔草种花,自得其乐非常。工作上动脑,生活中动手,这样的日子使我感觉舒泰。
但是,科技产品入侵居家生活,却又是挡不住的趋势。
人还没到家,就可以通过手机的远程遥控发号施令,打开家里的灯光、电视、窗帘、空调,还可以提早为浴缸注满水,日常的地面清洁,买个扫地机器人代劳即可。
生活确实便利了不少,却也容易使人犯懒耍废,凡事假手于高科技。依赖妈妈的人叫妈宝,依赖机器的人又该叫甚么?
我深以为然,科技辅佐人类生活,也要有个度,煮饭有电饭煲,出门有汽车代步,足矣。再进一步的话,就干预过头了。驾车送货交给AI、设计翻译问AI、找资料写稿也AI、播报新闻又是AI。AI的无所不能,只会成就你我的无能。
所以估计未来的AI,也会如同今日的手机,让人“爱不释手”。但过度依赖与全然相信,会使人失去警觉与防范心,一旦AI办事不力出现纰漏,受到反扑的还是人类自己。所以尽信AI,还不如无AI。
这是我从两次国旗乌龙事件中的所学。
我有幸生逢科技大爆炸的年代,却无福消受这种光速的社会演进。
习惯了声声慢,便无法爱上地球快转。正如我在城市寄居了卅多个春秋,却还记忆鲜明地记住了清早天刚发白时晨雾漫山遍野,日正当午风吹稻浪,以及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乡居岁月。
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鹤唳华亭。
与先生约好,待卸下为生活奔忙的日子,寻一方僻静,盖一进茅庐,纵情山水,静待岁月,没有AI。如此甚好。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王银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