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社会中,公共言论的自由是制度成熟和社会进步的象征。每个人都有权利发声,表达立场,参与讨论,提出质疑。但是,言论自由并非毫无界限,应该要建立在理性、责任和尊重的基础上。
ADVERTISEMENT
社交媒体的普及,言论表达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更加即时,也更加直接。资讯流动变快,人人都能在萤幕前成为发言者,评论事件,抒发情感。但在这样的自由背后,也看见不少令人担忧的乱象,暴露出网络语言的另一面,那就是暴戾、极端言论泛滥、缺乏基本礼貌、思考与怜悯。
在社群媒体的留言区不难见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输出,人身攻击、嘲讽羞辱,甚至对个人展开网路霸凌。有些人借着匿名的保护,把网路当成情绪宣泄的出口,说话毫不节制,尖酸刻薄。有时候,一件社会事件刚曝光,底下留言就已经充满讥讽、揶揄、恶意诅咒,不论事实与对错,只为了发泄立场或情绪。
看到的不是理性讨论,而是你一句、我一句的谩骂与攻击。这种语言暴力,不但伤害个人,也破坏社会的讨论品质。尤其当某些极端言论获得关注或被大量转发,容易让这种风气变成正常。
当然,也不是所有言论都失控。网路上仍有不少人愿意以冷静、理性的方式表达立场,提出建设性的看法。只是,在一片喧哗与谩骂声中,这些声音往往容易被忽略。
言论自由,从来都不是毫无底线的胡言乱语,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不是无限制伤人与发泄。当今的社交媒体成为人人都能发声的空间,但前提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希望未来的网路空间,不再只是发泄怒气的战场,不是充斥着恶语相向与口无遮拦。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自由发言的权利,更需要愿意倾听不同观点的成熟姿态,一种愿意对话、尊重、理性的文化。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钱甄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