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我随着诗巫慈济联络处志工团队走进实兰沟圣嘉禄天主教堂,此行目的是分发水灾援助予长屋居民。这一场活动,让我收获满满的感动和喜悦。
ADVERTISEMENT
长屋居民大多数是天主教徒,他们有者知道慈济,有的不认识慈济。对居民而言,慈济帮助的是一群陌生人。惟,对志工来说,即使和居民素未谋面,互不相识又何妨?慈济不分种族、宗教、地区、肤色,哪里有需要,志工就往哪里去。
屋长贝尔娜黛特就是透过社交媒体看到慈济援助民都鲁水灾灾黎的讯息,电邮雪隆慈济寻求帮助,因为她的长屋于今年1月和2月也饱受水灾的迫害。她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不料竟获得慈济的积极回应,这令她和居民们十分感动。
圣嘉禄天主教堂的神父麦克来自非洲,他于2019年来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砂拉越,在加帛、桑的教堂服务。2024年1月,转来实兰沟圣嘉禄天主教堂。他从不谙伊班语到今日以伊班话传教,和长屋居民们谈话无障碍。
神父麦克告诉居民们在受人恩惠时,也不要忘记帮助他人,即使是小小的帮助,也该积极响应,比如支持慈济竹筒,以小钱行大善。神父也强调了助人不该有区分之心,该伸出援手时,不必迟疑。
神父和慈济都展现了大爱的精神,他们不计较你是谁,不介意你的国籍、宗教、种族,该帮就帮,因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类,大家都是《一家人》(慈济歌曲),应该守望相助,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大爱的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的地方很重要,特别是纷纷扰扰的年代。如果我们都有大爱的精神,我们的生活、工作、家庭就会将斤斤计较、是是非非,怨恨不满排除在外。少了负面的氛围,大家的日子一定会增添宁静、和谐。这岂不是人间美事?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学习做个大爱的人?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林柳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