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揭发的中学生深伪不雅照事件引起热议,这起案件也成了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类对人工智能(AI)的依赖已超越某个微妙的边界。即不再只是使用它来进行琐碎又重复性的事务,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而是让它代替了思考和分析,甚至反过来操控人的思维,甚至产生不正当的犯罪念头。
ADVERTISEMENT
其实,人类依赖人工智能,就像依赖一双更灵巧的手、一双更敏锐的眼睛或一个永远不会疲倦的助手。比如在迷路时打开导航,在写邮件时让系统自动检测语法,在深夜失眠时和语音助理闲聊几句。这种依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日常的每个缝隙里。当老一辈人还坚持手写记账时,年轻人已经习惯对着手机说“帮我记下这笔开销”;当求职者还在犹豫如何写出更好的履历表时,AI可以生成既贴心又专业的建议。
这种依赖的背后,藏着现代人最真实的两难:我们既渴望效率,又害怕被取代;既享受便利,又担心失去掌控。比如画师使用AI辅助创作时,灵感来得更快,却也会犹豫这是否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更微妙的是,AI给出的答案越准确,人类提问的能力反而可能越退化。当学生习惯用AI解数学题,失去的或许不是计算能力,而是那种苦思冥想后灵光一现的快乐;当情侣靠算法推荐礼物,省去了挑选的麻烦,却也错过了解对方心意的过程。我们用AI来节省时间,但省下来的时间,往往又被更多AI生成的信息填满。
人类依赖AI,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缩影——我们总在寻找更轻松的方法,却又在放松下来后感到若有所失。就像用惯了电子书的人偶尔会怀念纸页的触感,当AI帮我们完成太多事情时,我们也会突然想念那种笨拙却真实的手忙脚乱。这种依赖关系最终会导向什么样的发展,可能取决于我们是否还记得:工具终究是工具,而人类那些混乱和不完美的部分,恰恰构成了生而为人的意义。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郑嘉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