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故意为之?近日,前首相敦马哈迪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则贴文,指他在某购物中心逛街时看到“清一色的中文招牌”,令他误以为身在中国。这番话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酵,更有不少网民直接在帖子下方留言,有中立的,更有极端的。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自建国以来,一直以多元文化和种族并存为荣。从马六甲到亚庇,从关丹到哥打峇鲁,每个州属、每座城市都展现不同的文化特色。
试问敦马,在那些没有“清一色中文招牌”的地方,你是否也会“误以为”身在其他国家?比如在吉兰丹,大量的爪夷文招牌是否让他感到像置身于某个阿拉伯国家?而在某些区域,马来文、英文和淡米尔文并存的招牌是否让他联想到印度?
这带有偏见的论调,似乎选择性忽略了马来西亚的文化多样性,而将单一现象夸大为普遍问题,这不仅与事实不符,也可能会在无形中制造对华人社群的误解。
不过敦马应该要知道的是,中文招牌的出现,本质上是市场需求的反映。许多商业中心因为服务大量华人顾客,选择以中文标示来吸引消费者,与其认为这是“文化侵占”,更应视为是经济策略。
当然,敦马的这番言论并非个例。过去,他多次通过类似的“种族论调”试图挑起民族情绪,从而获取政治资本。
这种煽动种族对立的行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会在无形中加深种族间的不信任,破坏马来西亚原本和谐的社会结构。
敦马作为一位资深政治人物,更应当反思自己的发言是否会引发社会裂痕,而不是一再通过制造分裂来强化个人议题。
真正的领导人,应当致力团结各族群,就如砂拉越总理阿邦佐哈里,不仅认同各种在砂拉越的贡献,更是邀请各族人才加入共同推动国家发展,而非重复落入种族对立的窠臼中。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陈晓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