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的两场采访,带给我两种不同的冲击感。
ADVERTISEMENT
在一个社会课题访问,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是社会赤贫户,期盼着政府帮助修建破旧的房屋。从访谈中获悉,男子是送餐员,没有养育妻儿及高龄双亲的负担,只要养活自己即可。
随行者随口问说,“送餐员收入还行吗?”,他轻松的说,收入不错。不过,接下来却滔滔不绝的大谈送餐员的自由,想做就想,不想做就在家休息,不比打工还需看老板脸色。他“享受”着2天打鱼,3天晒网的日子。
四肢健全,说话声音宏亮,身体基因内唯一的“缺陷”或许是懒吧。说真的,当下我一度忍住白眼不往上翻。
相隔3天,在砂大的毕业典礼,采访着身存缺陷,却未被困难击倒的残疾人,他们靠着毅力和坚韧,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整个采访过程,内心是满满的感动,他们的故事充满温暖和力量。
对于这些身体缺陷者来说,每一天都是挑战,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而是用努力去证明自己。无论路多么艰难,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将梦想的脚步一步步踏实。
来自实兰沟,天生失明的一名毕业生接受访问时说,过去的人生路上获得太多人的帮助,相比之下自己能帮助的人却非常的少,因此,她的梦想是希望成为有用的人,真正能够帮助他人的人。
站在旁边的我,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
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的限制并不代表人生的终点,只要有勇气、有信心,世界将为他们敞开新的大门。
相较于他们,每个健康、四肢健全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停下脚步,甚至等待支援?
两场不同的采访,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让我深刻的反思。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机会?相比之下,那些身处困境却不曾轻易放弃的人,用他们的努力和韧性告诉我们,只有踏实前行,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或许,真正的挑战并不是我们面临的外在环境,而是我们内心对生活的态度。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谢伟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