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羽∕提供图
肯雅兰老社区不仅是栖身之所,更是当地居民的心灵归宿。这里每一条小巷,每一幅斑驳的墙面,都蕴藏着故事的记忆与情感。它见证了几代人成长与变迁,早已成为岁月与人情交织的港湾,承载着无数记忆。然而,在全球化与城市化浪潮中,老社区的独特价值常常被忽视。
ADVERTISEMENT
今年8月,古晋建筑师及文史工作者与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师生共同发起“土地的协作—肯雅兰集体记忆”协作项目。在项目协调人之一蔡羽的组织下,中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陈宣诚安排大学一批学生到访古晋,对肯雅社区展开田野调查。
每逢周末开放展览
在肯雅兰园民众联谊会协助下,他们探讨人和社区的关系,并于9月初举办一项同名社区展览,每逢周末开放展出,为期一个月。
此项目不仅开启研究肯雅兰老社区变迁及其潜在价值的大门,也反映他们对这一片土地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陈宣诚:带领学生考察
让集体记忆“可见”
陈宣诚认为,像肯雅兰这样经历变迁的社区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华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因此,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带领学生考察不同地区、土地及文化中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找到学习和借鉴的方向。
他称,该项目不仅旨在通过学生实地研究与记录,了解肯雅兰社区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也志在通过深入探索、记录并保存当地社区特色,让集体记忆“可见”。
“虽然社区面临许多改变,但我们仍需认真记录这些变化,以期找到适合方式进行传承与发展。”
为学生布置3研究核心课题
陈宣诚为学生布置3项研究核心课题,首先是进行记录,但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绘图或拍照记录,而是着重在如何记录那些正在逐渐消失的事物。
他希望学生能够深入观察,思考社区中的人为什么逐渐减少?商业形态为什么发生变化?有些地方为何人迹罕至?这个环境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哪些改变?这种记录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社区变迁中那些逐渐消逝的事物。
其次是让学生理解“什么东西发生了改变”。比如,以前年轻人会聚集在某个地方,为什么现在他们却选择离开?再比如,过去建筑师规划的房子,原本是理想的状态,但为了商业需要,店铺外部结构被调整,导致原有设计的改变,这些都是所能看到的变化。
他称,这部分重点在于观察和理解这些改变过程,并需要探讨如何记录这些变化。
“第三个部分相对较难,涉及对旧事物、变化的事物,以及消失事物的记录。接下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新的想法、思维、看法或做法引入到这个老社区中。”
他希望通过这3个课题,让学生能运用不同媒介来进行呈现,从而更好表达和探索这些变化。
学生进行田野调查
记录社区丰富空间特色
陈宣诚表示,在进行田野调查将近3个星期时光里,学生对肯雅兰社区领柚、住户、店家和摊贩进行访谈、摄影,并进行图面的收集与绘制,记录肯雅兰社区丰富的空间特色。
他说,与此同时,学生还进行空间测量和拍照,记录空间的使用情况,并拜访当地建筑师获取基本建筑图纸。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理解居住环境的变化。
“从建筑的角度,我了解到早期肯雅兰社区是低收入住户集中地。对我而言,这种认知相当压抑,因为这里的空间其实有开放区域、绿带和花园,按理说应该是不错的居住环境。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低收入区域呢?这让我产生很大疑问,这或许与当地的土地使用文化有关。”
因此,学生在第二阶段开始从建筑的角度分析房屋的变化,试图发现建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演变。他们区分房屋在经历了每个时期后的不同改变,探讨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生活方式、外部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譬如,随着超市的兴起,市场经济也开始出现转变。
通过绘图呈现观察成果
进入第三阶段,陈宣诚让学生通过绘图方式来呈现他们的观察。他解释,绘图共分为两种,一种是规范的建筑图,有助学生从建筑师的角度理解最初建筑规划与环境的关系。另一种是展现集体记忆的手绘图,详细描绘每个店家的摆设和空间细节,捕捉这些物品和空间之间关系,探索它们所承载的情感与知识交流。
“手绘图不仅展现建筑的设计构想,也反映真实空间的使用情况,显示店家如何在实际操作中逐步调整和扩大他们的经营空间。这个变化对我而言,是肯雅兰社区一个重要的记忆景观。同时,也是个非常独特的探索过程,我希望学生能用他们的视角介入这个地方,构想未来的可能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