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高船出生於1930年,1950年隨母親從中國廣東搬遷至美里的“大山背”(現今的廉律),從此在美里紮根。
ADVERTISEMENT
蔡通保是當時廉律區公認的“廉律村長”,是中山學校、廉律中學和廉律幼稚園的創建人,也是廉律義山公會的發起人。他樂善好施和無私奉獻,是受人敬仰的領袖。
被父親精神感動影響
日軍攻陷美里時,日本人懷疑蔡通保為反日派的中國地下組織提供資金支持,還曾經拘留他,並施以嚴刑拷打,但他沒有因此屈從。
蔡通保在1968年逝世,離世前仍是美里的其中一名甲必丹。蔡高船被父親一生為人正直和樂於助人的精神所感動和影響,也延著父親的足跡,無論在社區或教育領域,都貢獻一份力量。
蔡高船於1950年從中國赴砂拉越,於1954年與羅淑芳結婚,育有10名兒女(7男3女),如今已繁衍到第4代,育有9名孫子女及9名曾孫。
蔡高船坦言,他最初對學校事務沒有太大興趣,但中山學校的校董們仍委任他擔任副財政。也因為與不少落力推動華文教育發展的前輩接觸,讓他逐漸瞭解經營和發展華校面臨的種種困難,改變了他的人生觀,從此對華文教育的發展投入更多的心力。
蔡高船在第二次董事選舉時,獲推選為中山學校董事長,他也同時擔任廉律幼稚園、廉律義山公會及廉律中學董事長,併成為3所學校及義山的理事長達36年。
他認為,教育是社區繁榮的基石,華文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他不僅在學校內部推動改革和創新,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鼓勵更多人關注華文教育的未來。
中山學校陳舊獲改善
與此同時,蔡高船也相信,發展教育不能單靠硬體設備,還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中山學校於1970年代因四合院式木板建築過於陳舊,不符合現代教育的需求,校董會決定拆除舊校舍,在原址建造雙層鋼骨水泥的現代化校舍。
“中山學校陸續取得發展,包括建造課室、圖書館、會議室、牙科室及貯藏室等。校董致力改善學校的衛生和體育設施,先後建造現代化抽水廁所、籃球場和羽球場等設施。”
他提到,80年代,廉律居民的民生需求獲得極大改善,水電供設施逐漸完善,交通設施也獲得改善,吸引更多人遷至廉律區。
提出認領課堂捐款概念
廉律中學在建校之初是雙層木板校舍,僅有6間課室。蔡高船深知為華校籌集資金的困難,決定通過組織瑞獅團,向華人社區募款。
他也為獨中教師爭取更高的薪金,也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改善學校的整體環境。
透過他的努力,廉律中學從最初僅有50名學生,發展到他於1998年離開董事管理層時,學生人數已超過500人。
為確保學生接受優質教育,他積極尋求社區的支持和捐贈,使學校的規模日益擴大,這包括在廉律中學建造一座4層樓高的現代化建築,在當時是美里最大的學校。
蔡高船在8 0 年代提出“認領課堂捐款”的概念,獲得社區的積極響應,為學校帶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援,包括興建課室、改進設施和先進的電腦室。這一舉措不僅為學校提供更好的硬體條件,也激勵社區成員參與教育事業,為學校的發展建立強大的後盾。
提倡創新改革學校
蔡高船也注重培養學校的文化氛圍,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學術和文化活動。他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包括社區服務和慈善活動,也注重師資的提升。他提倡教程方法應不斷創新,鼓勵教師參與進修和學術研討,提高教程水平。
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校董的角色,不僅管理學校的財務和運營,更重要的是扮演學校與社區之間的橋樑。
蔡高船所帶領的變革不僅為廉律3所學校帶來可持續的成長,也成為其他學校的參考。透過他的領導和努力下,華文教育得到更廣泛的認同和支持。
與此同時,蔡高船也關心社區福祉,透過政治管道發聲,曾任人聯黨廉律分部主席。他致力於為廉律居民爭取福利,並在地方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
蔡高船曾服務的單位:
1.人聯黨廉律分部主席10年
2.廉律幼稚園主席10年
3.中山學校主席10年
4.美里蔡氏公會主席20年
5.美里客家公會主席4年
6.廉律義山公會理事及主席36年
7.廉律中學董事長26年
8.廉律村長23年
9.美里河婆同鄉會理事18年
10.美里德教會紫星閣理事22年
11.美里省華總第八至十屆執委(1994至1996年
及1996至1998年的經濟主任、1998至2000年的社
團與社會主任)
蔡高船在任期間的貢獻:
.中山學校重建課室
.廉律幼稚園重建課室
.廉律中學新建四層樓29單位課室
.廉律義山公會新建祠堂及火化場
.美里客家公會重建四層樓大廈
.美里蔡氏公會新建二層樓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