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高船出生于1930年,1950年随母亲从中国广东搬迁至美里的“大山背”(现今的廉律),从此在美里扎根。
ADVERTISEMENT
蔡通保是当时廉律区公认的“廉律村长”,是中山学校、廉律中学和廉律幼稚园的创建人,也是廉律义山公会的发起人。他乐善好施和无私奉献,是受人敬仰的领袖。
被父亲精神感动影响
日军攻陷美里时,日本人怀疑蔡通保为反日派的中国地下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还曾经拘留他,并施以严刑拷打,但他没有因此屈从。
蔡通保在1968年逝世,离世前仍是美里的其中一名甲必丹。蔡高船被父亲一生为人正直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动和影响,也延着父亲的足迹,无论在社区或教育领域,都贡献一份力量。
蔡高船于1950年从中国赴砂拉越,于1954年与罗淑芳结婚,育有10名儿女(7男3女),如今已繁衍到第4代,育有9名孙子女及9名曾孙。
蔡高船坦言,他最初对学校事务没有太大兴趣,但中山学校的校董们仍委任他担任副财政。也因为与不少落力推动华文教育发展的前辈接触,让他逐渐了解经营和发展华校面临的种种困难,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从此对华文教育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心力。
蔡高船在第二次董事选举时,获推选为中山学校董事长,他也同时担任廉律幼稚园、廉律义山公会及廉律中学董事长,并成为3所学校及义山的理事长达36年。
他认为,教育是社区繁荣的基石,华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他不仅在学校内部推动改革和创新,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鼓励更多人关注华文教育的未来。
中山学校陈旧获改善
与此同时,蔡高船也相信,发展教育不能单靠硬体设备,还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中山学校于1970年代因四合院式木板建筑过于陈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校董会决定拆除旧校舍,在原址建造双层钢骨水泥的现代化校舍。
“中山学校陆续取得发展,包括建造课室、图书馆、会议室、牙科室及贮藏室等。校董致力改善学校的卫生和体育设施,先后建造现代化抽水厕所、篮球场和羽球场等设施。”
他提到,80年代,廉律居民的民生需求获得极大改善,水电供设施逐渐完善,交通设施也获得改善,吸引更多人迁至廉律区。
提出认领课堂捐款概念
廉律中学在建校之初是双层木板校舍,仅有6间课室。蔡高船深知为华校筹集资金的困难,决定通过组织瑞狮团,向华人社区募款。
他也为独中教师争取更高的薪金,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改善学校的整体环境。
透过他的努力,廉律中学从最初仅有50名学生,发展到他于1998年离开董事管理层时,学生人数已超过500人。
为确保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他积极寻求社区的支持和捐赠,使学校的规模日益扩大,这包括在廉律中学建造一座4层楼高的现代化建筑,在当时是美里最大的学校。
蔡高船在8 0 年代提出“认领课堂捐款”的概念,获得社区的积极响应,为学校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援,包括兴建课室、改进设施和先进的电脑室。这一举措不仅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硬体条件,也激励社区成员参与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建立强大的后盾。
提倡创新改革学校
蔡高船也注重培养学校的文化氛围,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学术和文化活动。他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包括社区服务和慈善活动,也注重师资的提升。他提倡教程方法应不断创新,鼓励教师参与进修和学术研讨,提高教程水平。
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校董的角色,不仅管理学校的财务和运营,更重要的是扮演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桥樑。
蔡高船所带领的变革不仅为廉律3所学校带来可持续的成长,也成为其他学校的参考。透过他的领导和努力下,华文教育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与此同时,蔡高船也关心社区福祉,透过政治管道发声,曾任人联党廉律分部主席。他致力于为廉律居民争取福利,并在地方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
蔡高船曾服务的单位:
1.人联党廉律分部主席10年
2.廉律幼稚园主席10年
3.中山学校主席10年
4.美里蔡氏公会主席20年
5.美里客家公会主席4年
6.廉律义山公会理事及主席36年
7.廉律中学董事长26年
8.廉律村长23年
9.美里河婆同乡会理事18年
10.美里德教会紫星阁理事22年
11.美里省华总第八至十届执委(1994至1996年
及1996至1998年的经济主任、1998至2000年的社
团与社会主任)
蔡高船在任期间的贡献:
.中山学校重建课室
.廉律幼稚园重建课室
.廉律中学新建四层楼29单位课室
.廉律义山公会新建祠堂及火化场
.美里客家公会重建四层楼大厦
.美里蔡氏公会新建二层楼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