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虛擬的交流平臺卻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陰暗角落,仇恨言論在其中悄然滋生。
ADVERTISEMENT
根據國家團結部日前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社交媒體不僅是人們主要的溝通和社交平臺,也成為仇恨言論傳播和蔓延的溫床。
尤其如今隨著網絡低齡化趨勢的加劇,這些仇恨言論更是對下一代造成深刻的負面影響,其危害性不容忽視。
如今有不少未成年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未經過濾和監督的情況下,使用各種社交媒體獲取信息。因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容易受到偏激言論的影響。
比如孩子在網上評論自己喜歡的電影時,因為不同的觀點受到攻擊,甚至有網民開始人肉搜索,讓孩子不僅遭到言語上的傷害,甚至可能面對網絡霸凌。
這些偏激言論的傳播方式猶如病毒般快速而廣泛,因為社交媒體平臺容易出現“迴音室效應”,即一個觀點在特定社區中反覆被肯定,不同的意見和反對的聲音就會被壓制。青少年在長期接觸這種信息後,極易將其視為事實,形成極端的思想。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必須思考應對之策。首先,教育至關重要,家長和學校須加強重視孩子的網絡素養,引導他們如何有效識別不當言論,培養批判性思維。通過一些真實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幫助孩子更深入理解網絡世界的複雜性,在面對負面信息時能夠保持警覺和理智。
其次,社交媒體平臺本身也應承擔更多責任,建立完善的監控機制,及時清理仇恨言論,並保護用戶隱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識別和刪除一些有害信息。同時鼓勵用戶積極舉報不當言論,形成集體監管的氛圍。
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康積極的網絡環境,才能確保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會認知往正確的方向成長,推動建設更和諧包容的信息社會。
(星洲日報.砂拉越.評論.作者:鄭嘉欣)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