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李玉生,年輕一輩或不熟悉他,但不得不說,如今我們能腳踩在踏實道路上行走,開車川流在美里各大道路時,這一切都離不開美里道路之父─李玉生開山鑿路的奮鬥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李玉生在70年代是美里參與建築道路的重要人物之一,近乎90%美里主要道路都是由他與友人共同建設。
ADVERTISEMENT
中國知名作家魯迅在《故鄉》中曾撰寫“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李家祖訓傳授後代
魯迅的“路是人走出來”是李玉生的座右銘,即凡事要成功,急功近利行不通,如同造路般,靠著一步一腳印,用努力、實誠完成;每條道路雖有坎坷與凹凸不平,但既然已經踏出第一步,就需一步步積累和堅持,不能害怕和退縮。
如同李家祖訓的十六字箴言,“見事畏難、終歸必敗,堅忍耐勞、事業必成”,李玉生不僅把父親這箴言銘記於心,實踐在生活中,也傳授給李家後代,要他們繼續傳承下去。
採訪時,李玉生沒有高齡的老態,反之精神奕奕,有條不紊侃侃而談從年輕至祖父輩的故事,分享他曾經熱血參與的反殖運動也沒有絲毫避忌,只因這些經歷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
1942年出生的李玉生在古晉就讀小學,1955年隨父親從石隆門遷至美里後,在珠巴中華公學僅讀4個月即停學,開始在珠巴區的一間板廠工作,日薪為6令吉。
50年代至60年代全砂掀起反殖民地運動,李玉生也參與其中。70年代他開始鑿路的奮鬥史,直至90年代大馬房產業興盛,李玉生也投入其中,漸漸脫離道路建設工作。
早期美里道路落後
“70年代,只有我們擁有壓路機設備,當時鋪在路面的柏油全是人工制,再由人力朝路面進行噴射完成柏油路的工程。那個年代,這些柏油都需要自行熱煮,再以幼石頭鋪上道路形成一條柏油路。”
如今路經過鬧市的秀玲商業中心、狀元樓附近的馬寶路,這些在70年代都是由李玉生公司所承建,包括在埔奕住宅區的房屋發展道路全由其承建。
李玉生說,1955年至1956年期間來到美里,美里道路發展落後,唯有羅東一帶的道路,而從珠巴一帶至美里市區路面都是沙路,遇上旱季無雨時,沙路更是難以川行。
他在80年代開始與友人合作從事建築業,當時還是以建路工程為主,直到在90年代才開始創立李玉生父子房屋發展公司,自此完全投入房屋發展。
16歲踏入社會,慢慢白手起家的李玉生,在90年代期間察覺房屋市場前景看俏,且當時美里石油工業蓬勃發展,房屋領域迅速發展,隨即與家族朝房屋發展領域開拓。
忍耐堅強應對金融風暴
李玉生在房地產業約有30年,15年前全面退下,將公司行政業務全權交給3名孩子管理,個人只掛名顧問。
李玉生擁有5名兒子及1名女兒,其中3名孩子在美里從業家族生意,包括主要的房地產業、餐飲業及農產業領域,另外1名兒子及女兒則在澳州生活。
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是70至80年代,靠勞力從事建路工程時期賺取。儘管教育水平不高,但李玉生憑藉個人的努力、誠信的好口碑等,一步步朝目標邁進。
1998年掀起的金融風暴,給李玉生帶來嚴峻的考驗。2000年,因為經濟寒冬,李玉生超過70%的資產被蒸發,但他沒有因此被挫敗,咬緊牙根苦撐下去,全憑忍耐和堅強這兩個信念。
他不諱言,那段日子讓他嚐到從高峰跌至低谷的艱難,慶幸自己有堅強的意志力,再加上平日待人處事及誠信的作風,才渡過這難關。
信奉基督教心境轉變
2000年也是李玉生人生的另一個轉捩捩點,他和家族成員全數信奉基督教。李玉生自言,信奉基督教給他和家人帶來心境上的轉變,也因為這改變,讓他能夠克服困難,捱過金融風暴。
父親當年以“見事畏難、終歸必敗,堅忍耐勞、事業必成”這16字對他循循善誘,爾今他也把這理念,灌輸給下一代。
對於下一代,李玉生的勸勉是遇到困難不要輕易放棄,在社會打拼更要有責任感,無論多苦或多困難,都要抱持堅忍耐勞的態度。同時,事業有成後,也必須牢記要回饋社會。
受祖父的觀念啟發,李玉生的一對雙胞胎孫子李俊達及李俊威創立的美里雙胞胎烘焙坊,也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
念,在冠病疫情期間多次作出捐獻,在能力範圍之內,扶持弱勢群體。今年,美里雙胞胎烘焙坊也開設新分行,擴大事業版圖。
2013年,李玉生獲國家元首封賜護國勇士勳J.M.N.勳銜榮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