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砂

|
发布: 9:00am 10/09/2024

小星洲特稿:泗河間詹氏公燈籠製作賽. 啟發學生 .創意推動環保

美汉哥哥 / 报导

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小朋友在這一天除了吃月餅,也可以提各式燈籠,過個歡欣的佳節。泗裡街省河間詹氏公會為配合中秋節,同時推廣廢品利用環保意識,於日前主辦2024年泗省小學創意環保製作燈籠比賽。有關比賽獲得熱烈響應,經過篩選有13名參賽者入圍決賽。

舉辦創意環保製作燈籠比賽旨在發揚華族傳統的文化藝術,藉此啟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同時也通過廢品利用概念,讓學生了解資源回收及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ADVERTISEMENT

參與創意環保製作燈籠比賽的13位參賽者各自展示自己的燈籠作品。

巧思製作“變廢為寶”燈籠

參賽者必須使用廢品或環保材料製作燈籠,發揮創意及巧思製作一個“變廢為寶”的獨特環保燈籠。此概念有助於推廣環保意識,提升學生及家長的環保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廢品利用概念,減少廢物的產生,讓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永續發展。
泗省河間詹氏公會藉製作創意環保燈籠比賽發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讓學生從小了解更多與中華傳統節日相關的文化習俗與特色。
燈籠具有濃厚的華族文化象徵,各式各樣的傳統燈籠在傳統佳節,如中秋節、農曆新年及元宵節時廣泛張掛,除了照明和裝飾作用,其中更大的是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象徵。

燈籠文化起源西漢時期

燈籠文化始於中國西漢時期,原是元宵節用來增加喜慶氛圍的;一直到了唐太宗時期才開始在中秋節這天提燈籠的活動, 才讓這慢慢變成中秋的習俗。

中秋節提燈籠的習俗也源於古代的節慶和祭祀活動。在古代,燈籠是唯一照明設備,人們在節日的夜晚進行慶祝活動或祭祀時,都會點亮燈籠,以照亮現場。由於燈籠也象徵光明和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提燈籠習俗逐漸演變成一種節日娛樂活動,人們開始製作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燈籠來慶祝中秋節。

在上述創意環保製作燈籠比賽中,陳芯怡的“花好月圓”燈籠作品在13個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冠軍;亞軍與季軍分別由江氏姐弟,即江智敏的“龍鳳呈祥”燈籠作品和江智勇同樣是名為“花好月圓”的燈籠作品獲得;殿軍獎落翁佳幸的“祥龍獻瑞”燈籠作品。

陳芯怡與她榮獲冠軍的環保燈籠作品“花好月圓”合影。

陳芯怡:與父母構思製作

今年11歲的陳芯怡在泗利小學就讀五年級。讓她獲得泗省小學創意環保製作燈籠比賽冠軍的燈籠作品,是利用紙皮、鋁罐、飲料瓶、一次性盒蓋、堅果殼等製作的“花好月圓”景觀燈籠。
陳芯怡表示,這個燈籠是她與父母一起構思下,再通過上網參考相關視頻所製作出來的。燈籠以花籃盛著茶壺、月餅、蓮花、月亮、玉兔等與中秋有關的元素,象徵中秋節吃月餅喝茶和賞月的景象,其中茶壺是用鋁罐製作,月餅和玉兔是紙糊、蓮花和葉子是飲料瓶和堅果殼做的,而花籃則是用紙皮編制而成,十分費事。

“每逢中秋節時都會吃到月餅,晚上時父母也會帶我在家周圍或去公園提燈籠,而在今年的中秋節我想帶著這個獲得冠軍的燈籠作品去提燈遊園,相信將會是很開心一箇中秋節。”

陳芯怡稱,自己最熟悉的中秋節典故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江智敏開心地提著自己獲得亞軍的燈籠作品“龍鳳呈祥”。

江智敏對中秋節典故甚廣

江智敏的“龍鳳呈祥”燈籠作品在比賽中榮獲亞軍獎。她表示,其燈籠作品是依據中國傳統宮燈為造型,製作材料為蛋託和紙皮,燈籠的四邊角有龍和鳳的模型,所以取名為“龍鳳呈祥”。

今年12歲,就讀於衛理英華小學六年級的江智敏對中秋節的各種典故知之甚廣,當被問及所知道的中秋節典故時,她立刻就順口說出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故事。

她說,根據自己對中秋節許多典故的瞭解,所以在燈籠的六個面上分別畫上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玉兔奔月,還有月餅的圖案。“自己所瞭解的中秋節典故大部分是看書寫來,有些則是聽學校的老師說的。”

她也興致勃勃地表示,根據宮燈的設計,這些圖案在燈的照射下,會在周圍出現投影。

江智敏認為,中秋節是一個象徵團圓的節日,而每年的中秋節,父母都會買月餅吃,並且晚上會帶她去提燈籠,對中秋節很是喜歡。

江智敏開心地提著自己獲得亞軍的燈籠作品“龍鳳呈祥”。

江智勇:做龍造型迎合龍年

今年12歲的江智勇與獲得亞軍的江智敏為雙胞胎姐弟,一同在衛理英華小學就讀六年級。此次他與姐姐一同參與創意環保製作燈籠比賽,獲得季軍獎。

他稱,自己的參賽燈籠作品是汽水鋁罐、蛋託、紙皮、食用油瓶、壽司包裝盒、一次性筷子等材料製作成的。在製作過程中,爸爸媽媽也有動手幫忙。

雙胞胎姐弟江智敏(右)與江智勇一同參賽,分別囊獲亞軍和季軍獎。

他說,燈籠周圍有五個用汽水鋁罐剪成像花朵也像紅燈籠的造型,因為今年是龍年,所以在燈籠上做了一條龍的造型,而這龍身用蛋託做成的;然後,中間還有一個的壽司盒做出的“月亮”,所以爸爸給它取名為“花好月圓”。

“自己所知道的中秋節典故傳說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每年的中秋節,父母都會帶我和姐姐去提燈籠,感覺很有趣也很喜歡。今年中秋節時,也要提著這個燈籠去遊園。”

翁佳幸展示自己獲得殿軍的燈籠作品“降龍獻瑞”。

翁佳幸:花了約一星期製作

今年10歲就讀於廣建小學四年級的翁佳幸,其燈籠作品“祥龍獻瑞”在比賽中獲得殿軍獎。

他說,這個燈籠是媽媽與他一起完成,所使用的製作材料有糖果罐、汽水鋁罐、飲用水瓶、包裝盒、紙皮、紅包等。燈籠的造型是寶塔、龍、月餅和嫦娥。這些都是和中秋節或中華傳統文化有關,製作這個燈籠用了大約一個星期時間。

他也說,每年的中秋節家裡都會吃月餅和賞月,父母也會帶他和弟妹們一起在家附近提燈籠玩,感覺很開心。他表示,嫦娥奔月是自己最熟悉的中秋節典故故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