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南砂

|
发布: 6:42pm 01/09/2024

《从生看死》講座

《从生看死》講座

馮以量:認識臨終關懷 . 死亡不可逃避善終可以追求

馮以量(左)與觀眾互動。

(古晉1日訊)死亡是許多人十分忌諱討論的課題,更別說談及死後安排等話題。然而,《就是生死》社區巡講主講人之一的馮以量卻直言,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逃避的事情,可是善終卻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權利,而關懷也不需等到臨終才進行。

在主題演講《從生看死》:認識臨終關懷,探索生前規劃中,馮以量表示,死亡從來不會和人們商量說什麼時候要取走親人的生命,也沒辦法和它說“再等我一下”,它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的。

ADVERTISEMENT

他常把“生死兩相安”與“生死兩無憾”掛在嘴邊,這兩句話指的便是“讓離去的病人得到善終,讓喪親的家屬得到善生,讓彼此的關係得到善別。”

馮以量說,善終,意指即將知道自己快要結束生命,自己怎樣能夠入讓這個終點變成美麗的終點;善別永遠都在關係裡頭,好好結束及告別;善生,活下來的人好好的生活。

癌患有時間準備善終

馮以量表示,癌症患者從診斷、治療、復發、治療失敗等一系列過程後,慢慢進入臨終,從這一角度來看,若相較於意外身亡的例子,患癌病人其實是有福氣的,因為在他們患癌的這一過程中,有時間準備善終、善別和善生。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

“我最親的二叔日前因為在老家突然跌倒,並在36小時之後,也就是我起飛的前一天,即星期五去世了。我沒有好好和他善別、也沒有好好照顧他的善終,但我捫心自問生前有沒有和二叔建立好關係?我覺得是有的。”

會與家人擁抱後才離開

也是臨終關懷工作者的馮以量分享,每年回老家過年,在離開家鄉時,都會與家人擁抱後才離開,因為沒有人知道哪一次的擁抱就是最後的擁抱。因此,今年過年也不例外,家裡有二三十人,照樣擁抱不誤,雖然家中只有他一人會這樣做,顯得“奇怪”,但馮以量也不理會。

因此,他說,若有人問他是否會有遺憾,答案是肯定,但是他認為二叔不會因為他沒法出席葬禮而怪他,反而會說“男人大丈夫,應以事業為重”。這是因為關懷不一定要在親人臨終前才做。

“因此,我會說隨時隨地就是生死,所以我們並不需要等到親人愛人在臨終前,才表達出我們的關懷,平時就可以關懷他們,對他們表達心中的愛。

李知展:相較於小孩 . 成人面臨死亡更難處理

稍後,主講人之一兼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創辦人李知展醫生則表示,馬來西亞有8萬名孩子的生命在倒計時,而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回家,甚至有者在去世前都沒回家過。

李知展:馬來西亞有8萬名孩子的生命在倒計時,而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回家。

他說,在於患病的孩子談生死時,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瞭解死亡的意義,有的則會擔心家人、或害怕有一天自己被家人遺忘,抑或是關心自己還有多久才會離開。但,通常面對孩子們的詢問,他都不會給予答案。

“我們每次在進行臨終關懷時,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交談,會問他們覺得死亡之後會去哪裡?孩子都會說去到一個新的地方,只是無法再見到家人。那我就會告訴他們說,這其實是開啟一個新的旅程。”

李知展直言,實際上,相較於小孩,成人們面臨死亡時的恐懼是比較難處理的。

常藻法師:相信內心渴望 . 生命短品質可以不同

主講人之一的常藻法師表示,人拼學業、努力工作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幸福快樂,而生死亦如此。

常藻法師:成長不是都來自順境,困境也可成為滋養的原料。

她說,有人會問,終究要死,為什麼生前還要開發心靈潛能?生命或長或短,雖然自己的生命和別人比起來不一樣,在病痛折磨下也沒有心力去面對其他事務,但仍要相信內心最深刻的渴望,就算生命短,但是品質是可以不一樣的。

“我之前因為腰痛,所以需要接受中醫治療。首個禮拜治療時的痛是難以言語,導致第二個禮拜在做治療時,醫師才剛開始接觸皮膚,‘痛’的感覺再次席捲而來。過後我發現,其實有40%的痛是上個禮拜痛的記憶的延續,而實際上我只需承受30%的痛,而另外30%則是來自我不喜歡痛的感覺。”

常藻法師指出,這些都是因為抗拒“痛感”而下意識生起的反應,之後,在每一次的治療當中,她就開始練習平等地覺照全身的覺受,開發心靈潛能,而非只是聚焦於痛感,並直言當面臨痛苦,就不要白白受苦,而是要懂得開發與昇華。

雲無論大小總歸會飄走

常藻法師分享道,雖然人一生中會面對很多情緒及生命中的難題,就如天空一直都在,只是天空裡面有時會有云、白雲、烏雲,無論大的小的,總歸都會飄走,但天空還是在那裡,廣闊無邊。

“這些白雲都是暫時,並不會永遠存在,而成長也不是都來自順境,困境也可以成為滋養的原料,所以怎樣透過這個‘難’來開發心靈潛能,把生命的價值壯大,都取決於最後對生命的態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