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南砂

|
发布: 6:42pm 01/09/2024

《从生看死》講座

《从生看死》講座

冯以量:认识临终关怀 . 死亡不可逃避善终可以追求

冯以量(左)与观众互动。

(古晋1日讯)死亡是许多人十分忌讳讨论的课题,更别说谈及死后安排等话题。然而,《就是生死》社区巡讲主讲人之一的冯以量却直言,死亡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事情,可是善终却是每个人都可以追求的权利,而关怀也不需等到临终才进行。

在主题演讲《从生看死》:认识临终关怀,探索生前规划中,冯以量表示,死亡从来不会和人们商量说什么时候要取走亲人的生命,也没办法和它说“再等我一下”,它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

ADVERTISEMENT

他常把“生死两相安”与“生死两无憾”挂在嘴边,这两句话指的便是“让离去的病人得到善终,让丧亲的家属得到善生,让彼此的关系得到善别。”

冯以量说,善终,意指即将知道自己快要结束生命,自己怎样能够入让这个终点变成美丽的终点;善别永远都在关系里头,好好结束及告别;善生,活下来的人好好的生活。

癌患有时间准备善终

冯以量表示,癌症患者从诊断、治疗、复发、治疗失败等一系列过程后,慢慢进入临终,从这一角度来看,若相较于意外身亡的例子,患癌病人其实是有福气的,因为在他们患癌的这一过程中,有时间准备善终、善别和善生。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最亲的二叔日前因为在老家突然跌倒,并在36小时之后,也就是我起飞的前一天,即星期五去世了。我没有好好和他善别、也没有好好照顾他的善终,但我扪心自问生前有没有和二叔建立好关系?我觉得是有的。”

会与家人拥抱后才离开

也是临终关怀工作者的冯以量分享,每年回老家过年,在离开家乡时,都会与家人拥抱后才离开,因为没有人知道哪一次的拥抱就是最后的拥抱。因此,今年过年也不例外,家里有二三十人,照样拥抱不误,虽然家中只有他一人会这样做,显得“奇怪”,但冯以量也不理会。

因此,他说,若有人问他是否会有遗憾,答案是肯定,但是他认为二叔不会因为他没法出席葬礼而怪他,反而会说“男人大丈夫,应以事业为重”。这是因为关怀不一定要在亲人临终前才做。

“因此,我会说随时随地就是生死,所以我们并不需要等到亲人爱人在临终前,才表达出我们的关怀,平时就可以关怀他们,对他们表达心中的爱。

李知展:相较于小孩 . 成人面临死亡更难处理

稍后,主讲人之一兼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创办人李知展医生则表示,马来西亚有8万名孩子的生命在倒计时,而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回家,甚至有者在去世前都没回家过。

李知展:马来西亚有8万名孩子的生命在倒计时,而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回家。

他说,在于患病的孩子谈生死时,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死亡的意义,有的则会担心家人、或害怕有一天自己被家人遗忘,抑或是关心自己还有多久才会离开。但,通常面对孩子们的询问,他都不会给予答案。

“我们每次在进行临终关怀时,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交谈,会问他们觉得死亡之后会去哪里?孩子都会说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只是无法再见到家人。那我就会告诉他们说,这其实是开启一个新的旅程。”

李知展直言,实际上,相较于小孩,成人们面临死亡时的恐惧是比较难处理的。

常藻法师:相信内心渴望 . 生命短品质可以不同

主讲人之一的常藻法师表示,人拼学业、努力工作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幸福快乐,而生死亦如此。

常藻法师:成长不是都来自顺境,困境也可成为滋养的原料。

她说,有人会问,终究要死,为什么生前还要开发心灵潜能?生命或长或短,虽然自己的生命和别人比起来不一样,在病痛折磨下也没有心力去面对其他事务,但仍要相信内心最深刻的渴望,就算生命短,但是品质是可以不一样的。

“我之前因为腰痛,所以需要接受中医治疗。首个礼拜治疗时的痛是难以言语,导致第二个礼拜在做治疗时,医师才刚开始接触皮肤,‘痛’的感觉再次席卷而来。过后我发现,其实有40%的痛是上个礼拜痛的记忆的延续,而实际上我只需承受30%的痛,而另外30%则是来自我不喜欢痛的感觉。”

常藻法师指出,这些都是因为抗拒“痛感”而下意识生起的反应,之后,在每一次的治疗当中,她就开始练习平等地觉照全身的觉受,开发心灵潜能,而非只是聚焦于痛感,并直言当面临痛苦,就不要白白受苦,而是要懂得开发与升华。

云无论大小总归会飘走

常藻法师分享道,虽然人一生中会面对很多情绪及生命中的难题,就如天空一直都在,只是天空里面有时会有云、白云、乌云,无论大的小的,总归都会飘走,但天空还是在那里,广阔无边。

“这些白云都是暂时,并不会永远存在,而成长也不是都来自顺境,困境也可以成为滋养的原料,所以怎样透过这个‘难’来开发心灵潜能,把生命的价值壮大,都取决于最后对生命的态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