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砂专栏/交流站

|
发布: 8:30am 21/07/2024

認識安寧療護(完)在先進國已有幾十年歷史 醫療服務帶入家庭

文/拿督斯里德華拉茲醫生(Dato’ Seri Dr T.Devaraj)

ADVERTISEMENT

將醫療服務帶入大眾家庭對於家庭和我們作為照顧者來說都是一種新的體驗,在已開發國家的這種做法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我們仍然處於學習曲線上。

護理操守很重要

人們常常對我們是誰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諸如此類的問題突然出現-我們是一個政府專案嗎?我敢說東馬的護理人員也面臨類似的看法,因為東馬的人口更加多元化。從一開始,這些就是我們臨床工作人員和志工的指導方針——能夠待在家裡是一種榮幸,核心方法是:尊重文化和信仰,不干涉家庭事務,保守秘密,不推銷藥物、直銷或銷售保險。

根據我的經驗,作為一名在家提供家庭護理的醫生,這並不等同於醫院護理。基本上他們是負責人,並且有一定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必須經過協商。透過訪問我學到了一些新東西。

助人職業-它們是什麼?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社工和許多其他人。主要目標是幫助所有尋求幫助的人,減少不必要的痛苦。為此,我們需要有能力和富有同情心。

讓關懷成為生活伴侶

多年前,我從一位校長那裡學到的一課是給他的學生的建議:讓學習成為您的生活伴侶。我想補充一點——讓關懷成為生活中的伴侶。

為了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以及優先考慮公共利益而不是個人利益的公共政策。

相信總是能採取一些措施來減少痛苦。正如德蕾莎修女所說,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做偉大的事情,而是為了懷著偉大的愛做小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賽珍珠所說的很有意義——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就是發現青春的泉源。

什麼是安寧療護?我的看法是,基本上就是良好的醫療護理,任何在支持環境中擁有方法和技能的護理提供者都可以提供。

“所有專家、家庭醫生和護士都應承擔提供良好護理的責任,依靠專業護理人員和計劃來解決最困難或不尋常的問題”,澳洲安寧療護名譽教授伊恩.馬多克斯(Ian Maddocks)這麼說。目前的方法是安寧療護是一個專業,因此邊緣化了大多數臨床醫生。

所有臨床醫生都應該從診斷開始就練習這一點。因此,無論疾病的診斷或階段如何,他們都將獲得整體護理的知識、技能和態度。

20萬人正接受服務 10%國人需安寧療護

目前,只有10%的馬來西亞人需要安寧療護,即約20萬人正在接受服務。當所有臨床醫生都參與其中時,情況將會有多麼巨大。此外,我們還應該放棄使用臨終關懷和臨終關懷等術語,因為它們對公眾和行業都有負面影響。

護理的另一個領域是高級護理計劃,其中分歧很普遍,特別是當身體症狀沒有優先考慮時。我首先考慮的是生活規劃的現實。難道我們都沒有計劃過嗎?工作、家庭、婚姻、孩子以及一生中的許多事情。因此它對於控制疾病很有用。在家庭照護中,可能會出現問題。

家庭成員可以聚在一起,也可以不同意。所以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另一個是患者第一次就診時的疾病階段——許多患者精神正常,而其他患者可能不清醒甚至昏迷。因此就出現了對家庭代理人的需求。目前,作為護理人員,我們依賴家人的意見(同樣,家庭成員可以在一起或不同意)。

制定《心智法案》將有所幫助

所以我們開了一個家庭會議來處理這個問題。接受生命必須結束這一不可避免的事實將為患者和家人帶來平靜和安慰,因為他們的聯繫更加緊密。作為護理人員,我們看到了這一令人歡迎的變化,這反過來又使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輕鬆。一些已開發國家制定的《心智法案》將會有所幫助。政府和相關各方剛開始討論。

我發現了一個有用的標準──病人的病程有多長──幾天、幾周、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如果只花幾天時間詢問家人,他們所愛的人的願望是什麼,家人和照顧者都會遵守同樣的願望。最常見的是死在家裡,沒有人工餵養,沒有承受太多痛苦,也不是漫長的死亡過程。

最後是對我們的死亡的看法,它只發生一次。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假設成年人不知道。或沒有任何計劃正在進行中。同樣,悲傷也是生理性的。而且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還可以預見悲傷——妻子在重症監護病房外等候,而她的丈夫因心臟病發作而病重。許多恐懼出現了——我會失去我的丈夫嗎?現實是,生活有起有落,是應對應對問題的好老師。我確實希望你覺得這些想法很有趣,也許值得反思。

★關於作者★

拿督斯里德華拉茲醫生於1952 年畢業於新加坡大學,隨後擔任衛生部駐院醫生和內科醫生,1979 年退休。他曾在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院擔任客座顧問數年。在此期間,他積極參與馬來西亞醫學協會的工作,並於1983年當選為主席。他還當選為馬來西亞醫學理事會成員,並積極參與計劃生育運動和檳城癌症協會。2010至2013年,擔任國際醫科大學校長。

1990年,他開始幫助在檳城的病人家中開展臨終關懷服務,此後一直參與該服務在馬來西亞的發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