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俐萍/報導
ADVERTISEMENT
前言:
從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反英殖民地政府,再到後來形成追求獨立的運動,以及之後的反對大馬成立,漫漫的鬥爭路間中遇到的考驗和挫折並不少。後期轉為地下武裝鬥爭,再到1974年的和平協議的簽訂,也在最後一批五十餘人放下武器走入森林後,宣告遊擊運動的正式落幕。它從一度興盛走向最後的衰敗終歸一句是大環境促成,在不具備天時、地利和人和的劣勢之下,本已處在走下坡的勢力走向瓦解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曾分別私下探問過去曾活躍於森林鬥爭的“老朋友”,回首來時路必然是感慨萬千,他們當中一些人被問起是欲言又止,有些是絕口不再提,也有人是執著於派系領袖之間當年的決策是誰對誰錯,但也有一部分是瀟灑看待。生命沒有回頭路,曾經風雨交織的歷程就當著是豐富了人生的閱歷,無須再追悔,也縱使悔不當初,時光也早已一去不復返。
遭受不公待遇 對英國人反感
“我們追求的是理想、平等和公正的信仰。”為何會參加地下組織的工作?這是林亞美(82歲)給我最簡潔有力的答案。年少時目睹鴉片使多少家庭支離破碎,令他很痛恨。在漁村長大的林亞美,也親睹許多漁夫沉迷於吸食鴉片,還不惜把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來購買鴉片。當時鴉片透過海上漁船交易,可說是半公開形式就能買到,至今林亞美仍認為,鴉片的背後是隱藏著英國人的不懷好意。
求學時又遇到華教十年改制風波,當時華校若不願改製為英校將失去英殖民地政府的津貼,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也讓當時在一中就讀的林亞美既傷心也對英國人產生反感。種種不公的情況進一步推動林亞美參加地下組織,盼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公平合理的理念。當時他高二未讀完就加入砂拉越先進青年會,屬於砂拉越解放同盟的直屬組織(政府稱為COO)。一開始還是邊唸書邊搞學運,參與地下學習班學習理論。透過這些學習,林亞美認為對個人是有好處, 至少讓他學習到了實事求是,凡事要調查研究才發言,不會人云亦云。
不顧母反對參與革命 收拾行囊赴山口洋
1963年,在發起武裝鬥爭以推翻馬來西亞的號召聲中,林亞美也認同馬來西亞的成立是另一種形式的新殖民主義,同年5月初毅然成為響應與武裝鬥爭的其中一人,當時號召之所以成功,在於印尼也反對大馬的成立。林亞美不是最先一批,早在1962年七八月就有一批人到邊境從事武裝鬥爭工作。林亞美是在出發前一晚才告訴母親要離家的事,林母極力反對,表現更是如發瘋似的,但始終改變不了兒子的決心。林亞美悄悄收拾簡單的行囊後,翌日就趁父親外出捕魚,與另外2人坐哥打漁船離開。天未亮,船隻就開抵山都望河口,之後從丹絨波(Tanjong Po)再步行到馬印邊界的打馬鬱村(Temajuk),最終的目的地是山口洋。
林亞美坦言,當時決定參與武裝鬥爭全憑一股熱誠,別人前方帶路,自己在後頭跟便是,也未多想,笑言出發前也是從家裡找了一把連雞都砍不死的刀就隨身攜帶,最吃不消的是得走數小時的沙灘路,只靠朋友隨身攜帶的一罐牛奶和幾片餅乾支撐體力,之後來到巴羅(Paloh),與接頭人碰面。
決定參加武裝鬥爭,林亞美單憑號召人一句:“坐船”,就知道是要到印尼。為何?原來在他五六歲時就曾跟漁船出海到過印尼,唯一他沒有料到的是,說好的去3個月,最後卻是呆了6年,他在1963年離開,1969年才從打必祿返回古晉。這6年,他和其他“同志”一樣,從事群眾運動工作,也參與學習,也從學習的軍事知識,對地理形勢的掌握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最初,日子還尚過得去,溫飽也不成問題,但在蘇哈多政府掌權後,已直接陷北加共份子於不利的地位,在砂拉越政府和印尼政府的雙面夾攻之下,游擊隊隊員處在被趕盡殺絕的劣勢,也被步步逼退,逐步撤離到邊界地區。游擊隊隊員不僅面對軍事上的壓力,糧食供應也告中斷,曾經支持他們的達雅居民因受到威逼利誘,轉為對付他們。
餓到發昏 喝水維生 體驗到飢不擇食
“太辛苦了!”參與訪談的田新春和鄭新利直言,尤其在1967到1969年那段時間,餓死、中毒死的戰友並不少。在惡劣的環境中,飽受飢餓的一些戰友是但凡能吃的都塞進嘴裡,也因為試過、嘗過,身體的反應教曉他們什麼東西可以吃,有哪些是絕對碰不得。
“比如榴槤核能吃,但紅毛丹核就碰不得!為什麼?因為嘗過了,頭會暈,還會洩肚子呢。”此時說起是一派輕鬆,而換著在當時,無異於在賭命。有句成語叫飢不擇食,而游擊隊隊員面對的察際情況卻是連食物都沒有,餓到發昏時只好拼命喝水,因為漲肚了就能減少飢餓感。
大環境愈加不利於武裝鬥爭,而內部也存在著分歧,這讓一些戰友不得不思考,是繼續抗爭下去,還是選擇走出森林。眼前的困境很明白告訴他們,待下去不會有前途。
心酸戰友在面前倒下
於是在1969年的四五月時,包括林亞美在內的12人決定攜帶武器離開森林準備返回古晉。當年是徒步來到印尼,回程同樣是靠雙腳,靠一張小地圖,加上略懂得的地理形勢,邊摸索邊沿著石頭路披星戴月不斷行走,不料在打馬庚一帶受到政治部派兵圍剿,面對士兵實施心理戰術,高呼已重重包圍游擊隊隊員,林亞美大膽憑藉過去跑山的經驗,主張由他帶領兩三人先離開,待他離開一兩個小時候後再跟上,目的是分散注意力,除了有一人因生病跟不上大隊而被逮,其他人都安全脫困。這段期間,生木瓜、未熟的香蕉都是果腹的食物,利用隨身攜帶的刀和打火機,砍下後烤一烤就是充飢的食物。
年逾80,林亞美信心滿滿說道,自己今還是略懂地理形勢,從水流的方向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6年在山林生活累積的經驗是用上一輩子。
“革命總是會有人犧牲的!”說得坦然,但看到戰友在自己的面前倒下,豈不難過,怎不心酸?“我就埋了3個……”,林亞美給我比了個3的手勢,其中一個戰友用斧頭砍樹時被回彈的斧頭砍中大腿,待被發現時已無氣息,未免行蹤敗露,只能快速埋屍再速速撤離。
人生經驗非錢能換來 不後悔昔日選擇
1973年10月21日,黃紀作以北加人民軍主任兼政委的身份,和時任首長拉曼耶谷簽署協議,但這項消息一直未對外公 ,直到1974年3月4日拉曼耶谷才正式公佈和平行動的結果。但,沒有不透風的牆,各種有關和談的消息滿天飛,當時還在森林內游擊隊隊員雖有耳聞但苦於無法證實,卻還得面對被圍剿的窘境,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無兵之將註定是無前途,相繼有人離開部隊,返回社會。
“曾經後悔嗎?”林亞美以一貫的豁達告訴我:“不後悔!”他的理由很簡單,覺得自己既不為錢也不為名利,如今的日子也過得還可以。
“偶爾想起,問自己會不會覺得浪費青春了?但很快就學會釋然,就把他當成是人生經驗的一部分。”林亞美說,自己的日子確實過得不富有,但人生累積的經驗卻不是錢能換來。
“在林中生活過,於我而言,有刀有火有鹽就能活命。當年在林中不是我們害怕毒蛇猛獸,而是這些動物看到我們更害怕,因為遇到我們就會沒命,山豬看到我們就得趕快跑,否則就死在我們的槍下了。”林亞美呵呵笑,人嘛,往前看就對了,何必執著於過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