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晉21日訊)大家知道嗎?在19世紀中,浮羅岸地區建設許多碩莪粉工廠或加工棚,因為碩莪粉是19世紀後期砂拉越的主要出口產品之一。
砂圖書館昨早舉辦砂拉越珍藏講座系列活動,主題為“解密浮羅岸:穿越歷史、遺產與人文之旅”,主講人楊順來在講座上分享,許多華商在砂拉越包括浮羅岸區建立了碩莪粉工廠,包括Ghee Soon & Co(1854年)、Teang Kee Ann & Co、Ewe Hai & Co、Eng Huat、Soon Seng、Chop Chan Chin Ann等,英資慕娘有限公司(The Borneo Company)之後在1856年也投入碩莪粉生產領域。
ADVERTISEMENT
他指出,據說,如果沒有烏也(OYA)和沐膠地區的大量碩莪粉生產,詹姆斯布洛克的統治就不會擴展碩莪粉生產到拉讓江以外地區。
二戰前是住宅區
楊順來認為,浮羅岸區被視為遺產區,因為當地的過去發展與砂拉越歷史有許多聯繫,包括早期達雅人在浮羅岸區定居點,也有甘榜浮羅岸、甘榜檳榔(Kampung Pinang)及跑馬場甘榜(Kampung Lumb Kuda)的馬來甘榜歷史淵源、浮羅岸區的商業發展如碩莪粉加工、農業、輕工業和商業。
“同時,浮羅岸區與布洛克時代、日本佔領時期、殖民時期和馬來西亞時代的重要事件發生有所關聯。浮羅岸區無論是在人們生活、工作、娛樂和祈禱場所及社會構造扮演重要角色,許多華人族群、方言及社團都位於該地區,如古晉興安會館、廣惠肇會館、咖啡店協會等。”
他也提到,眾所皆知,該地區長期以來以各種類型的美食而“著名”,但大家是否知道,大部分道地美食是在1945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在之前,該地區主要是住宅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