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晉中華第一中學於本月15日推出校報《一飛》創刊號,該完全由一中課外活動學生社團“編輯小組”製作及撰寫內容的校報,有刊登一中校長李志鵬接受學生記者們的專訪,對自身回到母校上任後,未來方向計劃和內心感受侃侃而談。
這也是李志鵬去年年底上任後首次接受專訪,透露本身心情,包括從三中調任一中的心情感受。《一飛》校報學生記者透過各角度提問,出色完成訪問任務,讓各界對一中有更深一層瞭解。
ADVERTISEMENT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今年,隨著葉宗元榮休,古晉一中迎來了第8任校長—李志鵬。對這位已告別母校9年的新校長,絕大多數同學感覺一片陌生。古晉一中校報《一飛》記者帶著同學們的好奇與期待,對校長進行深度專訪。
訪談一開始,記者就請校長用一句話來表達重回母校的感受。校長的回答是“信心滿滿,但不自滿”。信心滿滿是因為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要做什麼及如何去做。但畢竟初掌校政,與行政團隊、老師學生都需要磨合,且一中作為一所大型學校,各類情況相對複雜,自己並不會盲目自信,而是會做到大膽創新及謹慎執行。
打開校門 啟手機櫃 改進食堂 修校長室
上任完成4計劃
談到創新,詢及校長有些什麼創新計劃及打算如何實施?校長表示,雖然才剛剛就任,但已完成計劃中4項改變,即打開校門、啟用手機櫃、改進食堂及裝修校長室。
打開校門是為了方便家長及緩解交通擁堵。啟用手機櫃是因為大量實踐經驗已經證實這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解決手機問題。同時,改進食堂是因為吃得開心才能開心學習。
至於裝修校長室,他強調絕不是追求舒適氣派,而是想要藉此向師生傳達有提升校園設施的信心和能力。
“如果自己連一間校長室的提升都爭取不到,又有何能力去為師生們爭取其他權益呢?”
完成革新需要時間
除了以上4項已經完成的改變,校長還有很多其他突破性革新計劃,但他說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師生們配合。改革要快,卻不能急,一切務必井然有序。

不能照搬三中模式
因地制宜 革新一中
記者追問,革新是否照搬三中模式,李志鵬校長心目中的一中又是如何?
“在三中9年,確實給自己許多經驗和信心,但兩校情況有所不同,管理措施也自然不能依葫蘆畫瓢。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至於心目中的一中,校長表示,母校一中依舊十分優秀,可因為一中是一所大校,長期以來優秀都被視作理所當然。這背後其實是師生們一點一滴努力累積而成,這些點滴的努力應該被肯定、被看到,這也是他之所以十分重視宣傳的原因。
“這些老師們背後的付出和孩子成長的過程,家長看見了才更放心把孩子送來,社會公眾看到了才更有意願支持華教。”
優秀傳都會珍惜保留
李志鵬還表示,雖然隨著時代進步,創新勢在必行,但母校許多優秀傳統都會珍惜保留,他希望前輩師生們可以安心,給予他足夠信任去推動革新。
常告訴學生若有機會
這輩子要當一次老師
談到母校和三中,校長者回顧25年教育生涯。李志鵬說,做老師是他一直以來從未動搖過的信念。他常常告訴學生,如果有機會,一輩子一定要做一次老師。
“老師是影響生命的人,這份影響,學生也許現在感受不到,但日後定會有深深體悟。在影響學生的同時,老師其實也會對這份職業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有深深觸動。”
他曾經給學生寫過萬言書、千字文,一起哭、一起笑,這些都是教育生涯寶貴的回憶。讓學生有感覺,讓教師有感覺,是教育最動人的部分。
在回顧教育生涯中,校長談到每日清晨親自在校門口迎接學生的情節。他說,當一個人回到家門口,看見家裡亮著燈,會感覺安心。所以,清晨天未亮,校長站在校門口,家長孩子也會感覺安心。

感謝“開燈人”
李志鵬常常告訴學生們,要感謝每天第一個到班開燈的人,因為是他/她克服可能產生的恐懼,為大家打開了安心的燈。
校長希望自己可以是那個為全體學生開燈的人,不奢望得到感激,但希望獲得感動。因為感動是教育的最強催化劑,打動了學生,學生才願意真心聆聽教誨。但感動不能只是一時的,持續的、真心的關懷才能產生效果。感動需要堅持,教育也是。
沒有統一標準
好老師 就應認真
記者:“怎麼樣才算是一個好老師呢?感動學生就是好老師嗎?”
李志鵬校長:“好的老師沒有統一標準,但認真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認真備課、認真講課、認真輔導……做不到認真就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
嚴厲未必就不好
李志鵬說,好老師也許溫言細語、關懷備至,但嚴厲強悍的老師未必就不是好老師。不敢罵你的老師,也保護不了你。在罵你和不管你之間,罵你的肯定是在意你的那個。
學生應該理性認知到這一點,才能讓師生之間保持理解與和諧。當然這個“罵”是批評、是責問,而不是人身攻擊。對學生的人身攻擊是不可接受的。

口碑 最佳招生工具
詢及對招生的看法和目標?校長認為口碑是最有效的招生工具,想要吸引學生來源,就要把學校打造成品牌,而且是名牌。但並不只是表面包裝,而是要用實力說話,宣傳只是將實力更好地展現。對內對外都要下功夫,有裡子有面子,才是貨真價實的名牌,宣傳與實幹缺一不可。
校長放眼明年達到1400人招生目標,5年內到達滿額1800人,會為這個目標拼盡全力,也需要全體師生共同努力。
不只那3把“火”會續燃燒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記者詢問校長的第一把“火”會是什麼?校長笑言經過食堂、校門等一系列行動,這“火”早已燒了好幾把。但這“火”並非燒向老師、學生或其他人,而是革新的“火”。打破舊思維,敢想敢做,才會有進步。
“後續“火”還會繼續旺盛燃燒,“敢動”才能帶來“感動”,讓校園活起來,讓學校的生命力得以最大程度展現。”
怎麼看待調任事件?
情感不捨 理智不允許
訪談最後,身為學生的記者面對著校長,還是壓抑不住好奇,問出一中學生最想問的問題:該怎麼理解2022年底傳出調任消息後,在三中引發的慰留風波?對此,李志鵬校長沉思片刻,娓娓道出些許心聲:“在三中耕耘9年,不捨的眼淚不是假的,職業生涯追求突破,期待的心也無需偽裝。情感上是不捨,理智卻不允許軟弱。”
他對引發風波始料未及,多方顧慮後,當時選擇沉默。當面對誤解、曲解也曾難過落淚,左右為難也曾煎熬苦澀,但他明白人生歷程要有突破,挑戰與擔當避無可避。
“這次風波對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歷練,大風大浪之後更懂得沉穩之道。如何恰當應對輿論、如何成熟回應訴求、來到新學校如何調整心態、怎樣減少磨合期雙方的不適……這些在風波過後,都有了更深的思考。”
李志鵬很感激三中家長對自己的肯定和挽留,也感激一中師生並未因此對自己抗拒排斥。他明白大家都還在觀望,對自己還有些未知虛實。對此,他會用實際行動向大家展現誠意、決心和能力。
注:內容轉載自古晉一中校報《一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