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中砂

|
发布: 10:27am 10/03/2024

本周关注:人物?生活:文盲也有出头天(下篇).教街友编织 苦学马来语 网卖手工艺品

黄明杰
顾客订单多时,姐姐依莎(左)会到莎哈(右)住处协助她赶工,以便能准时出货。

现今社会重视学历,没有学历、没有文凭就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成功不一定要拥有高学历,有些人没有学历,靠后天的劝奋也有出头天,就如伊班妇女沙哈是个文盲,靠努力终在手工艺界闯出一片天。

女儿协助莎哈搞网卖,替她开脸书账号网售。

★靠编织成知名女商人

ADVERTISEMENT

现年46岁,来自乌也路24哩斯宾迪的莎哈,原本是长屋里一普通农妇,她靠自己的一双巧手和不断努力学习,成为诗巫土著手工艺界的知名女商人。

莎哈有9名姐弟(7女2男),其中8人是文盲。莎哈的老家在乌鲁巴赛,因经济不允许,加上道路未发达,她们8姐弟,包括她都无法上学。后来她们从乌鲁巴赛迁往斯宾迪,最小的弟弟才有机会上学。那时父母也打算送她们几个姐弟去读书,但校方以超龄为由,不接受他们入学。

不能上学的8姐弟只好每天跟大人到田里耕种,到河里捕鱼。母亲的手艺很好,姐妹几人有时就在家里和母亲学习编织草席和篮子。交通方便后,她们也到城市买一些材料,学习做串珠。

莎哈18岁时手艺已顶瓜瓜,但当时科技未发达,她们只将手工艺品卖给长屋的居民,直到她30多岁,长屋居民为了生活在斯宾迪路口搭起帐棚,她们每天就在帐棚里摆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

家中7名姐妹有6人懂得编织及制做手工艺品,每天几个姐妹和母亲一起摆摊卖手工艺品。因那时姐妹们多数已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因此各自卖自己的产品维生。

斯宾迪路口交通繁忙,每天有上百辆,甚至上千辆车来往美里、民都鲁和中区,尤其周末假期时有很多路过车辆会停车选购土产及手工艺品。

过去,每天大概有十几廿位居民摆摊,偶尔生意也会有竞争,但还好她们卖的是不会过期的手工艺品,今天产品卖不出,明天再拿出来卖,总有一天有人买。

★向福利部求援迎转机

莎哈表示,疫情前因非法伐木及森林开发等问题,导致森林里藤和竹等植物减少。随着材料短缺,产量减少,产品价格上升后,手工艺品的销量也减低。

随之,他们的家庭经济出现问题,因姐妹们各有四五个孩子要养,再加上一名姐姐是哑巴,她们不得不向福利局求助。没有想到的是,福利局不但每月援助哑巴姐姐,还教导姐妹们新的生活技能。

福利局告诉莎哈和她的姐妹,没有了植物做为编织材料,可以用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塑料带取代,福利局安排时间,导师教导她们如何以塑料带编织篮子、草席,钱包及女性包包等手工艺品。

因她们都会编织,很快就上手,之后福利局还提供一些材料让她们带回长屋编织,没想到这些塑料手工艺品竟更加受欢迎。

屋长海丽娜(左)安排莎哈参与由社会发展局(KEMAS)主办的学习马来文课程。

★改用塑料编织更受欢迎

莎哈说,如今塑料编织的篮子、草席、包包已成为时尚,不论何种族的女性,甚至游客都喜爱。塑料编织品广受欢迎主要是耐用、不怕日晒雨淋,也比较美观,价格也便宜许多。

自从学会用塑料带编织后,她们一家人已完全弃用传统的植物编织。莎哈说,她们不用传统的编织材料是逼不得已,首先植物原材料难找,本钱高,生产过程很花时间和精神。

她解释,寻找植物材料首先要面对入林日晒雨林,蛇虫攻击的危险,找到材料后还要砍下搬到家处理清洁,像竹类还要削,之后还要晒干,生产过程复杂多工。

莎哈家里的架子上摆满她编制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手工艺品。

★走出长屋指导编织

莎哈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她们的生活面临最大挑战,接近3年的时间完全停工,那时不能摆摊做生意,只能待在家里休息。虽然如此,她们总要生活,偶尔会到森林采野菜、河边捕鱼卖给附近长屋居民。

以为疫情会持续,她曾一度想放弃手工艺品的工作,庆幸后来疫情渐好转,她们姐妹又开始投入手工艺品制作,后来福利局再次联络她和姐姐依莎(48岁),要求姐妹俩到街友收留中心,协助指导中心里的街友编织。

之后,其他组织知道后,包括自闭症协会、砂手工艺品协会、砂拉越图书馆管理层等组织也邀请姐妹俩参与展览,以及指导爱好手工艺品者学习编织。

最近一年多,两姐妹经常受邀在诗巫、古晋及加帛参展及指导。莎哈和依莎姐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编织能从长屋走到城市,让更多人看到及让更多人学习到这门快要失传的手艺。

莎哈家里的架子上摆满她编制五颜六色,鲜艳夺目的手工艺品。

★年轻人不感兴趣恐失传

为何会指编织将失传?莎哈解释现今年轻土著都追求高学历和高薪职业,对传统的编织手艺不感兴趣,如果这样子下去,以后这些手艺会渐渐失传。

她说,伊班族庆祝亡者祭时,有些人需要用由竹编织的祭品,中区一带能编织这类祭品的人不多,且多是老一辈,很多都已过世。

“祭品编织更难、更花时间,很少年轻人肯学。不要说是年轻人,像我们这般年纪的也不想学。总有一天,这类祭品将难以再见到。”

莎哈有4名孩子(3女1男),4名孩子介于16至25岁。3名女儿也因为忙着读书和工作没时间学习编织。不过莎哈说,她至少要教会一两名子女学习编织,她希望母亲留下的手艺能代代相传。

现今莎哈除了摆摊,展览时售卖自制的手工艺品,也网卖,而且网卖比摆摊及展览所售更多,顾客遍布全马各地。

很多西马人,尤其是西马的巫裔向她订购塑料手工产品,包括篮子、钱包、手提包,也有一些商家定时向她拿货转售。

莎哈是名文盲,3名女儿协助她网卖,女儿替她开脸书网售账号,将其原名“莎哈”改为“莎拉”,女儿定时检查脸书上顾客的讯息,之后传达顾客的需求,平时女儿也会协助她包装及邮寄。

★苦学马来语马来文

莎哈说,十多年前她只会说伊班话,后来因要参展及做导师,她每天晚上开电视机,苦学马来语,现在她能和政府部门官员及各族顾客进行沟通。

不过她仍不识字,自己的名字也要慢慢的写,有时不小心还会写错。

顾客通过手机应用程式发简讯给她时,她就请女儿或身边人代读,若身边没有人,她就会留下语音,要求对方用语音和她沟通。

莎哈告诉记者,最近她们的屋长海丽娜安排她参与由社会发展局(KEMAS)主办,为期6个月的学习课程,有关课程一周上课两天,邀请懂得伊班语的教员指导她们读写简单的马来文。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