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中砂

发布: 10:30am 04/01/2024

“那些年,我們走過反殖”(四之二)憲制風暴:體制的角力

訪談嘉賓鄧倫奇(左)在“憲制風暴:體制的角力”主題中細訴砂憲制運動的過程。右為主持人星洲日報砂拉越新聞編輯詹雪梅。

砂憲制運動1941年已開始

鄧倫奇指出,砂拉越的憲制運動早於1941年開始,在第三任拉惹頒佈砂拉越憲法,在第8項治國原則向砂子民承諾“有朝一日,會將砂拉越的自主權交給老百姓。”這是1941年,首次在憲制上頒佈對砂拉越自治的應許。

ADVERTISEMENT

他說,在1941年至1945年,日本軍事佔領統治砂拉越,當時拉惹逃亡。直至1945年日軍投降後,在1946年拉惹稱要將砂拉越讓渡給英國,成為英國殖民地,引發以馬來裔公務員為主導的“反讓渡運動”。當時有338名馬來公務員集體辭職抗議,也有部分不滿拉惹違背1941年的讓砂拉越自治承諾,要求獨立,包括有詩巫的羅斯里多比。在1949年,殖民地政府第二任總督司徒華在詩巫被刺殺,1950年反讓渡運動結束。

鄧倫奇在訪談期間,分享一些小故事。

紅毛大狗來了!

鄧倫奇說,1956年,住在民丹莪小鎮上,時常都有一群小朋友在街上玩鬧。每當聽到有人喊叫“紅毛大狗來咯!”小朋友們都會走散。原來,紅毛大狗是指一個紅色皮膚的英國人,一手牽著一隻大狼狗,一手握著警棍的警長,以威武氣勢來巡視市鎮。小朋友都會敬而遠之。童年的經歷令他直到今天看到大狼狗仍感畏懼。

他當時就在想,為何兩個外來人(警長和縣長)能統管2000多個民丹莪人?長大後才明白,這種社會現象就說明了什麼是殖民主義。

“1959年英國殖民地政府在全球性爭取自治大趨勢下,開始允許人民有砂拉越地方(縣)議會選舉,選出議員自己管治。家父曾參與民丹莪縣議會選舉,我當時才10多歲,在好奇及好玩下,參與滿街分發競選傳單。這是砂拉越第一次民主議會選舉制度的開始,也是我第一次體驗民主選舉。”

鄧倫奇說,1959年砂地方(縣)議會選舉結束後,在1960年聯合國大會議決要讓全世界殖民地人民透過公投決定是否獨立。然而1961年由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聯合英國及新加坡,建議拉攏砂拉越及北婆羅洲合併成一個“馬來西亞”。

“馬來亞聯合邦首相成為政治新產品──馬來西亞的推銷員,東姑甚至親身訪問民丹莪小鎮,說服砂拉越加入大馬。家父與其他民族領袖與東姑會談中,大部分選擇砂拉越先獨立,後再商討馬來西亞。”

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右)贈送感謝狀給鄧倫奇。左是星洲日報砂中區經理盧北霞。

砂的未來非砂人決定

鄧倫奇說,1962年英國政府委任柯伯特(Cobbold)民意調查團到砂拉越及北婆羅洲兩地聽取民意來決定人民是否贊成參組馬來西亞。5人調查團中,3個是英國人,2個是馬來亞人,沒有砂拉越人,而這5人就決定了砂拉越的未來。

“柯伯特調查團於1962年開始到處舉行聽證會,而後在柯伯特報告書結論為,有三分一人民反對大馬;有三分一人民支持大馬;另三之一人民有條件支持參組馬來西亞。形成有三分二人支持大馬,不過要附加特殊保障。1963年, 英國安排一個政府級委員會決定在馬來西亞建國契約(MA63)及馬來西亞憲法中同意給砂拉越和北婆羅洲在馬來西亞組成中享有某些特殊保障。1963年7月9日,簽署的MA63中的第一條規定砂拉越、北婆羅洲及新加坡都是以英國殖民地身份,聯合馬來西亞聯合邦的11個州,共同以州的身份,組成馬來西亞。因此,砂拉越直今仍享有的特殊保障如移民自主權、可使用英文、宗教和其他特權或稱自主權。”

鄧倫奇認為,要聽取砂沙人民的民意,至少要有砂代表。但這就是整個計劃要美化它,來達至他們地步。當初砂拉越人對這計劃普遍持著反對意見,當時決定要有一個公投來決定自己的未來。可是,這調查團是英國為了避開讓砂人民公投,就來個“魚目混珠”的手段。

“大馬號”登陸民丹莪的歷史照。前排右三為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當時親身訪問民丹莪小鎮,說服砂拉越加入大馬。

人聯黨不是反大馬計劃

1959年6月4日,砂拉越出現第一個政黨人民聯合黨,是在憲制鬥爭之下而組織。鄧倫奇強調,人聯黨並不是反對大馬計劃,而是反對成立大馬的程序不民主,反抗英國殖民地政府不遵守聯合國“去殖民地化”的議決案。

“人聯黨主張讓砂拉越人民公投,而不是製造調查團方式來鑑定或取代民意。因為程序不對,抹殺了砂拉越人民自我決定,所才反對,也在1962年發動許多公開示威,包括在古晉和詩巫。”

1963年8月間,鄧倫奇在詩巫衛理中學就讀。看到反殖運動群眾包括衛理中學學生,在學校大路攔阻聯合國調查車隊請願示威,引起警民的暴動。示威目的是向聯合國抗議柯伯特調查團是不民主的,也不符合聯合國本身所通過的以公投方式讓殖民地人民自決。

“魚目混珠”,5人組成的柯伯特調查團,其中3個英國人和2個馬來亞人,這5人就決定了砂拉越往後的事。

一票之差失江山

鄧倫奇說,1962年4月至6月間,砂拉越舉行首屆立法議會(三級式)選舉。當時砂拉越有5個省議會及24個縣議會。這次選舉要先選出24個縣議會的縣議員,再由各省內的多個縣議會選出各省的省議會(5個省議會),之後再由各省的省議會選出立法議員進入立法議會。最終由立法議會決定是否支持參組馬來西亞。

他說,當年選舉結果,反對大馬計劃的人聯黨已贏得第一省省議會,可委任10名立法議員。支持大馬的聯盟則贏取了第二、四、五省的三個省議會,可委派15名立法議員。

“第三省省議會可委派11位立法議員,在當時最關鍵的是民丹莪縣議會的控制權, 誰拿下就可決定11位立法議員。民丹莪縣議會15位縣議員中,聯盟及人聯黨各獲7席,最後一席屬於獨立人士。聯盟成功拉攏這位獨立縣議員,拿下民丹莪,贏下整個第三省省議會多數票及委任11位立法議員。最後的結果是聯盟在36個立委中擁有26位。在首次立法議會以多數票通過參組馬來西亞。如果當年那位獨立人士沒有走票,轉向支持人聯黨,砂拉越就不會參組馬來西亞,整個歷史又改寫了。”

街頭抗爭照。在詩巫的和平示威演成變成警民衝突的場面。

加入大馬而非參組

鄧倫奇說,“馬來亞聯合邦”轉化成馬來西亞聯合邦,砂拉越、沙巴及新加坡是加入,而非參組馬來亞聯合邦,後改國號為馬來西亞聯合邦。

他解釋,依1963年馬來西亞建契約第二條文規定,馬來亞聯合邦國會於1963年8月2日通過馬來西亞法案(Malaysia’s Bill) 。其緣起闡明,基於砂拉越、沙巴及新加坡加入馬來亞聯合邦,必須修改馬來亞聯合邦憲法,並將馬來亞聯合邦的國號改稱為馬來西亞聯合邦。在1963年8月21日,砂拉越立法議會也通過這份馬來西亞法案。60年後的今天,聯邦憲法依然維持8月31日為國家獨立日,定9月16日為馬來西亞日而已。

他說,當年,英國及馬來亞聯合邦採取上述讓馬來亞聯合邦國號,改為“馬來西亞聯合邦”的決定,是為了避免以馬來西亞一個全新的新國家身份,向聯合國申請成為新成員之舉,會招致印尼、菲律賓及其他亞、非、拉地區前殖民地獨立國的反對。在當時,馬來亞聯合邦只需通知聯合國有關其國號改變,提出國土擴大為由,並以美國為例。後人將這種國際政治操作視為“偷龍轉鳳”,也引起反殖人士將大馬計劃視為新殖民地主義產物。

“我們由反殖,一直到獨立,我們沒辦法也只能承認這歷史事實。在砂拉越執政黨開始重視和聯邦政府商討如何維護砂拉越在 MA63及憲法中所規定給予砂拉越特殊保障權限及自主權事宜,這是個漫長及艱難的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爭執。這也是一種新的憲制鬥爭,不再是反殖運動,卻是一種遵循MA63及國家憲法對維護砂拉越自主本土權益的‘護權’運動。”

他認為是時候,年輕一代多一些學習,多一些承擔。近年砂拉越也出現一股“砂拉越人的砂拉越”的自治聲音。未來的演變難以預測,重要的是能從前人經歷中學會到真正的知識分子是要追求公義理想,要堅持付出苦幹,為時代發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