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才儿童”张炘炀进入职场工作后,在28岁时却选择“躺平”,过着“啃老、混吃等死”的生活。
ADVERTISEMENT
这位曾经是父母的骄傲,中国之光的天才,10岁就进入大学,15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并花了8年考取博士文凭。可是,他竟然在大展拳脚的年纪选择依赖父母“供养”的生活,实在让人费解,更令人不胜嘘唏。
2021年,张炘炀截然辞去月薪1万人民币的师范大学外聘教师工作,原因是不想被固定工作。之后他与友人合伙接项目赚取不固定的收入,遇到没工作没收入时,依靠父母接济过活。
据他说,这样做很好,至少不必看别人脸色,就这样“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对他来说,现在的状况是“无业一身轻”,即便一纸闪亮的博士文凭,并没有像别人眼中那样以学识赚取高收入,反而宣布自己“提早退休”,形同“自废武功”,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为社会献力。
实际上,在这个世上,何止一个张炘炀,这是父母揠苗助长的后果,“苦心栽培”的孩子虽然赢在起跑点,但却在人生终点之前便报废。
记得以前曾经阅读一本著作,作者在其成长学习笔记中提到,“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所以对这句话的印象尤其深刻。
感性的男人最喜欢说,工作中的女人最美。有些女人也觉得,醉心于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当然,对于有责任感的人,凡事全力以赴,聚精会神的执着,会让人尊敬。
所以说,做人要像蚂蚁一样工作,不必因为自己是一只小小的蚂蚁感到悲哀,或自卑自怜。要知道,团队中的一颗螺丝钉,即使多渺小脆弱,但千万别小看这只毫不起眼的螺丝钉,少了它,即使再强大的东西,也会支撑不了而倒下去。
至于生活,就要像蝴蝶一样乐观。蝴蝶飞舞花丛中,鲜花满途,等待它去探视、发现、采撷。每天都抱着“看事充满变化”的心境,探索新鲜的事物,面对不一样的人生挑战。
“快乐是生活的本质,探索也是快乐的泉源”,人类应该学一学蝴蝶,也许对待生活的态度就会不一样。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陈玉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