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虾盛产季节又来了,对民都鲁人而言,这是一个天气酷热难耐的让人避之不及的季节,却是渔民的良好商机,只要是靠河的市集都能见到人来人往的热闹画面,几乎人人都提着装有毛虾的橙红色塑料袋,空气中也充斥令人怀念的峇拉煎味道。
ADVERTISEMENT
毛虾是生长迅速、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世代更新快、游泳能力较弱的小型虾类,在生态习性上属于浮游动物类群,在海面上就可看到水平面下满满的毛虾在游动。
毛虾小贩费扎说,毛虾季节一般在元宵节之后开始。捕捉毛虾可为原住民每年带来可观的收入,原住民称毛虾为“Urang”,一般人都称之为“Bubok”,尤其是在丹绒基杜弄。
“民都鲁的毛虾对一部分人来说,从口感、味道与质量而言,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
数十艘渔船作业十分壮观
费扎说,最佳捕捉毛虾的海域在丹绒基杜弄到沙玛拉如一带。在捕捉毛虾最高峰的时期,可以在海面上看到数十艘渔船在海面上作业的壮观景色。
“如果用大网,一次撒网就可以捕获大量的毛虾。毛虾在初产季节体积较细幼,适合用来制作峇拉煎(belacan),越靠近季节尾声,毛虾的体积就较大,因为繁殖力强生长快速,适合制作毛虾膏(Cincalok)。”
费札笑言,在民都鲁的毛虾都以一个gantang(干冬)来计算,从不按一公斤或两公斤的重量出售。这是传统上用来秤量米的重量法,一个gantang就是一个圆筒,也就相等于3.2公斤左右。
“毛虾可制作许多能保存长久的食物,所以早期的原住民都是大量制作峇拉煎、毛虾膏,也因为如此,售卖方式有所不同。”
不同民族有各自捕捉方式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捕捉方式,原住民和巫裔多数是使用细网,伊班族较习惯使用一种叫‘Paka’的网。这种网的两边由木棍固定住,再绑在船尾,然后启动舷外引擎在海面转圈,就可以将浮在海平面下的毛虾一网捞尽。”
他说,每到毛虾季节他就会与友人一起售卖毛虾。“我朋友是渔民,但捉毛虾是体力活,如果从出海捉毛虾到上岸销售,单靠两三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因为太累了。所以,我和另一人就负责岸上销售的工作,朋友和另外几人就负责出海捉毛虾和分装的工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