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中砂

发布: 10:36am 03/04/2023

本週關注:人物.生活: 每個孩子都是寶 請接納自閉兒

:林柳菁
李俊樂應記者要求,現場以書法書寫“知足常樂”。旁為李欣賞。

李俊樂是一個16歲的自閉症少年。

他是李欣賞和林慧慧的獨子。李欣賞原本是馬來西亞人,廿多年前到新加坡工作,與新加坡人林慧慧在媒體界相識、相戀,共組家庭。如今,已持有新加坡國籍的李欣賞受邀為詩巫自閉症協會主辦的“自閉症工作坊”主講。他們一家三口於3月31日抵達詩巫,次日接受本地媒體採訪。

ADVERTISEMENT

李俊樂出生於2007年,3歲時被診斷為自閉兒。當時,李俊樂的託兒所老師發現他不會通過眼神和語言交流,便建議李氏夫婦帶兒子看診。他們預約看診,等了一段時間,終於拿到報告。那天是2009年12月31日,報告確定李俊樂患自閉症。

當時,他們對自閉症僅略有所聞。林慧慧說,她採訪過醫藥課題,聽過自閉症,但不完全瞭解。李欣賞則認為孩子有病,讓孩子接受治療就好,他努力賺錢醫好孩子就行了。

自閉症是一輩子的事

唯當兩人進一步確定自閉症將陪伴孩子一輩子時,他們震驚了。當他們翻查資料,越瞭解自閉症,心裡越覺得害怕。

李欣賞打印資料給同住的岳父岳母,倆老起初以為李俊樂不過是學習緩慢,較慢開口講話。唯看了資料後,方驚覺不是這麼回事。他回憶說,當時家裡每個房間都傳來哭聲。

林慧慧表示,當時,她自己還未能接受這事實,她一直逃避“孩子是自閉兒”話題。同事若問起孩子的事,她都避而不談。

抄寫《心經》已成為俊樂生活的一部份,李俊樂開心地拿著本身抄寫的《心經》。

為陪伴孩子成長而辭職

“孩子需要接受治療,我頻頻申請假期。很多人不明白我為何突然間這樣,這引起誤會,形成壓力。蠟燭兩頭燒,我應付不來,我很辛苦。後來我想通了,工作,隨時有人可以取代我。可是俊樂的成長需要我。所以最後我決定辭職。”

林慧慧於2013年辭職,在家接翻譯案子。而李欣賞則比妻子提早兩年辭職,自由接案攝影工作。

李欣賞提醒,家長們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包括抗壓和麵對問題的能力。如果當初一早跟同事說明,同事知道原因,瞭解太太的需求,就可以免掉很多誤會。說出來,不是要同事的同情和幫忙,而是讓他們瞭解情況。

李欣賞原是攝影記者。他說,當時夫妻倆一同在職場打拼,其中一個人的薪金其實就供兒子的治療費。李俊樂診斷後就接受治療。由於政府的治療需排期,且一個月兩次並不足夠。於是他們選擇私人的治療,唯私人的職業治療、語言治療的收費高。

兒子治療,父母學習

李欣賞說,李俊樂上早期介入課程期間,他夫妻倆也在學習,比如學習老師的教法,以便在家裡為俊樂複習;上網找方法教俊樂。後來,他們請了家教。

“家教教我們一些辦法,如獎勵制度。俊樂喜歡小餅乾,當他做對事情時,我們給他小餅乾做獎勵。這個制度到了一個年齡,就不管用了。所以俊樂六七歲時,我們就停了。”

他們有時會採用激將法,如俊樂玩手機時間長了,他們會說:“你繼續玩,明天我們不去學校了”。愛去學校的俊樂會馬上回應說:“不要不要,我要去學校。”李俊樂上的是特殊學校,他喜歡去學校,因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林慧慧說,小時候,李俊樂去早期介入課程(下午兩個小時)。早上去普通的幼兒園,可是他根本不能適應。後來,他們決定讓李俊樂專注在早期介入課程,剩餘時間就進行治療或在家,由他們訓練他。

李欣賞教李俊樂篆刻印章的手藝,後者的印章都是自己刻的。

日日抄心經,朗朗上口

李欣賞和林慧慧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俊樂。他們在家中的慣用語言是英語,李俊樂並沒有學習華文,但他們讓他抄寫《心經》。目前,除了生病、旅遊,俊樂保持每天抄寫一遍,他也朗朗上口誦《心經》。

李欣賞說,2020年,冠病疫情開始,俊樂改上網課,每天在家裡的時間多了。於是他們讓他抄《心經》,起初是依練字貼練習抄寫,之後他就自己抄,若有需要,可參考《心經》冊。《心經》冊有漢語拼音,他可學習朗誦。

他稱,剛開始抄寫時,一篇《心經》可能用45分鐘到1小時,後來他越寫越快,半個小時就抄好一篇。他們之後將簡體字換成繁體字,李俊樂起初覺得繁體字很難,但如今也習慣了。

“之前,他會一次過寫完一篇。現在則有點偷懶,寫一會,就休息、走來走去。不過最後都會完成。”

抄寫《心經》已成為李俊樂生活一部份。林慧慧說,李俊樂生活很規律。每天早上起床,玩一會手機後,會下樓買咖啡給爸媽,然後在住家附近運動跑步4圈,回家沖涼後,就抄《心經》。

“有陣子,俊樂手機玩得很兇,很容易有情緒問題,發脾氣。後來我們聽老師的意見,控制玩手機時間。如果沒有上課的話,早上起床玩一會手機,之後是上午10時、下午3時、晚上7時,皆半個小時。”

無心插柳的“樂樂體”

除了《心經》,樂樂也從書寫中學了不少字,李欣賞和林慧慧將這些字打在手機裡,給他參考,他不懂文字的意思,就純粹照著抄寫。沒想到他自成一格的字體,竟獲得許多人喜愛。
2022年開始,李欣賞為俊樂樸拙的“樂樂體 ”設計一些商品,在鉞匙扣、記事本、帆布包等印上樂樂體,並設了網站(www.junlefont.com)。“樂樂體”已是俊樂的獨有品牌。

他說,去年,自閉症協會舉辦籌款活動,他想讓李俊樂寫字籌款,結果幫忙籌到8000多元。活動結束後,朋友紛紛表示要樂樂的作品。

他坦言,俊樂不諳華文,他所寫的華文字筆畫不對。因為孩子會寫,所以他常常經過書局時,都會買墨汁、毛筆給兒子。

互助組相扶持少走冤枉路

李質賞和林慧慧強調,互助小組很重要,他們跟資深父母學習,少走一些冤枉路。

林慧慧說,自閉兒每個成長階段會有不同的問題,如小時候有行為上的問題,青春期的問題,接下來是畢業後的問題,是要就業或做些什麼事,讓生活比較充實。

“我們在新加坡有個互助小組,‘18歲以後’是小組關注的課題。俊樂過兩年就畢業了,我們一直很擔心接下來該如何走。不論是新加坡或馬來西亞,教育是從早期教育到學校教育,在系統上都有一個框架。18歲之後的問題呢?”

俊樂不諳華文,他所寫的華文字筆畫不對,但他依然用心地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出

18歲以後何去何從?

林慧慧說,今年自閉症醒覺日,新加坡的主題就關心18歲的自閉兒何去何從?這是很及時的。很多年來,我們專注在較幼小的孩子,群眾誤以為自閉症兒都是小孩子。

“小孩子可愛,犯什麼錯,我們都可以原諒。成年自閉兒若在公共地方犯了錯,就會出問題。比如手機一拍放上社交媒體,很容易出問題。”

李質賞和林慧慧為18歲後的俊樂著想,也為將逐漸老去的俊樂規劃。

“新加坡政府設有特需信託機構,我們給了初始基金,之後還會再籌基金。在我們往生後,該機構將根據我們設定的條件,每個月給俊樂生活費,讓他入住成人之家或老人院。”
他們也安排“持久授權書”,如父母其中一個若失智,可由另外

一個人負責管理財務;李俊樂21歲的代理人授權書。21歲的他們已成年,有本身的權力,他們需申請授權書,以便在需要時,為他做決定。

“我們希望俊樂做個有用的人,獨立生活。我們最大的擔憂是,以後我們老了,百年之後,他怎麼辦?”

社會不接受他,他要適應社會

李欣賞和林慧慧希望社會大眾更認識自閉症。林慧慧說,俊樂小時候,有一次她帶他去泳池,他嘻嘻哈哈地,另外一個帶著孩子的家長見狀馬上說:“趕快走,這是不正常的孩子”。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我很難過。我沒有辨法讓社會接受他,我就要讓他適應這個社會。”

說到這裡,林慧慧忍不住哽咽了。

各個自閉症團體透過不同的努力加強社會大眾的自閉症醒覺,希望普羅大眾不再對自閉兒投以異樣目光,不再出口傷人。每個孩子是個寶,讓我們以同理心出發,勿加重自閉兒和他們父母的負擔、壓力。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