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指定4月2日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鼓勵每年以適當方式舉辦活動,以便提高公眾對自閉症的認識,包括在家庭層面採取措施,提高社會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
ADVERTISEMENT
面對自閉兒時,有人會問“這些不正常的孩子,可能把他教好嗎?把物資人力投注在他們身上值得嗎?”在當時社會保守和思想封閉的年代,家中若有特殊兒的話,人們選擇“家醜不可外揚”,認為這是件令人蒙羞之事。有些家長將特殊兒送往正常學校上課,當作沒一回事,卻不尋求正確管道,以實際方式去幫助孩子,以致錯失早期療育機會。
為了協助自閉孩童走出困境,在2000年有一群關心自閉兒的社會人士共同發起成立了詩巫自閉症協會,主要是為了喚起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並呼籲家長們協助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走入社會。傳達正確的訊息,讓家裡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並不孤單。
根據大馬全國自閉症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每68名新生兒就有1人被診斷患有自閉症,且有上升的趨勢。換言之,每年至少有9000名新生兒是自閉兒。在詩巫每年平均有70宗,直至2021年已突破100宗。或許是因為疫情加上行動管制,讓家長有較多時間在家才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加上幼教中心也反映孩子的問題,經愛之家劉欽侯兒童護療中心的醫護人員觀察後,這些孩子才被診斷為自閉症。所以在2022年,詩巫已有127名孩童被診斷患有自閉症,這是非常驚人的數據。
若按照這種趨勢,難以想像自閉症將會在社區裡形成一個不小的群體。所以,如何實際應付這些孩子是件非常棘手的事。自閉症雖然無法根治,但可減輕和降低特殊兒的行為問題,過個正常生活。這些孩童面對著教育問題,因為他們不能以普通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導。自閉兒面對社交互動、僵硬的想法和感官功能障礙等問題,所以在某些方面不能直接對外來的接觸與對話作出回應。
在許多成功案例,都是從早期療育開始,沒有例外。自閉孩童介於2至6歲的早期療育是非常重要,這段時間也是他們吸收能力最強的。若年齡再大些,其潛能和接收程度就可能緩慢。因此,特殊孩童接受早期療育愈早愈好,以便改善情況融入正課。因此,詩巫自閉症協會響應聯合國所訂的4月份世界提升自閉症醒覺日,每年不時展開大小規模的醒覺運動。今年除了在4月1日主辦工作坊,也在5月6日至7日舉辦全國自閉症大會。
治療特殊兒是長期性工作,因而需要各造的協助,並非單靠從事治療工作者一人之力。因此,需要父母從中配合及政府實施良策來幫助特殊兒的教育發展。在各個不同層面上共塑一個良好及正面的合作伙伴,因為這都與特殊兒未來成長息息相關。
儘管自閉孩童面對各種缺陷,但在家人及父母鼓勵和關懷下,他們也能與其他正常孩子一樣,學習到各種知識及認識朋友,增加外界接觸的機會。因此,父母不應該因為家中有自閉孩童而感到羞愧或自卑,他們理應獲得與其他正常孩子該有的待遇和機會,學習更多知識和接受教育,讓自閉症孩子日後也能融入社會。
(星洲日報.砂拉越.情懷大地.作者:許魯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