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砂特稿

发布: 10:36am 14/03/2022

我国4737人等换肾. 有意捐器官者请浏览官方网站

朱婉菁
截至2022年2月为止,全马共有4737人尚在等待器官捐赠,其中4722人等待换肾续命。

(民都鲁讯)器官捐赠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而言,不是成熟的发展项目,而马来西亚社会对器官捐赠自然也不那么普及,尤其是较传统的家庭而言,是不可碰触的禁忌。然而对急需器官捐赠的病患而言,却是活下来的祈求。

根据国家器官移植资源中心(Derma Organ)官方脸书资料,截至今年2月,全国共有4737名末期肾脏衰竭的患者尚在等待器官捐赠来续命。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病情会慢慢恶化直至死亡,特别是心脏等主要器官。

ADVERTISEMENT

因冠病而死亡的患者,无法进行器官捐赠,无论是否已签署器官捐赠。
器官捐赠者可以选择是捐赠全身所有可以使用的器官和组织,或是只捐出部分。

3月10世界肾脏日

每年的3月10日是世界肾脏日,全世界的医药单位都会主办肾脏醒觉相关主题,唤醒人们对照顾肾脏的重要性,包括我国。今年,马来西亚器官捐赠中心也推行这项活动,主要原因是我国肾脏捐坏的病患数据日渐上升,目前等待换肾续命的病患达4722人。其他为心脏有7人、肝脏有8人(其中有5名儿童)。

器官捐献指的是人在生前同意在死亡后自愿将遗体部分器官或组织捐献出去;或是死后由直系亲属同意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器官捐献。器官捐赠的范围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
民众可浏览国家器官移植资源中心官方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dermaorgan)或官方网站(https://www.dermaorgan.gov.my/)进一步了解器官捐赠详情。

砂总理署政治秘书苏莉群不抗拒器官捐赠。

死后捐器官大势所趋  苏莉群:我需深入理解

访及器官捐赠的课题时,砂总理署政治秘书苏莉群指,至今还未针对器官捐赠的课题有过深入了解,但她不抗拒器官捐赠。

她指,相对于签属器官捐赠同意卡,她对器官捐赠的过程与执行会更想有深入的了解,例如器官捐赠者的家属,在关键点时明知有器官捐赠卡,但最终因心疼逝者而拒绝时,医生会如何处理。
随着各项发展蓝图项目的启动,以及了解先进国的殡葬业处理方式,不难推测出未来土地面积受到局限,遗体处理方式将会以火葬为主。

苏莉群说,按这个思路进行思考,离世后的器官捐赠将会是一种趋势,只是目前在马来西亚,这类思想的传递还未普及化。

她与另一名器官捐赠者朱氏也相信,扫墓文化会在未来将会有所改变。如今还坚持扫墓者多是45岁以上人群。

自20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土地资源。现今40岁以下者多选择火葬。近年来,有些人的遗言里也包括火葬后把骨灰撒向大海,免去后代要祭拜的习俗。
朱:要捐出健康器官

朱氏指出,她在决定签署器官捐赠的那一刻便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与器官,这样才能捐出健康的器官。

“从网络上可以知道一些器官受惠者在手术成功后,会带有捐赠者的一些习性,例如原本不爱吃炸鸡的女生,在手术后特爱吃炸鸡。这些案例虽然不多,但也让我意识到,拥有良好行为、饮食习惯或正念思维的重要性。”

“即然都同意捐赠,就尽自己所能,遗爱人间的同时,也把正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一并承包,利己利人,何乐不为?”

朱美夷早在18年前第2次捐血时,就毅然签署器官捐赠同意书。

朱美夷获印裔丈夫同意   捐器官助需要者续命

43岁的朱美夷过去曾是一名资深记者,也是一名器官捐献者。也非常了解器官捐献者的意义,即在死后把身体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帮助的群体,以延续生命。
她说,在25岁第2次捐血时,看见摆放在一旁的器官捐献宣传牌,询问工作人员详情后,就签署成为器官捐献者。

回家后,她把成为器官捐献者的事告诉母亲和弟妹,思想开明的家人都很支持她的决定。婚后,她也告知丈夫,并多次表达自己若不幸意外逝世,要把可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印度教须保留完尸

由于丈夫纳仁是印度裔,因宗教信仰的关系,朱美夷花费了一番功夫说明,才得到丈夫的同意。
“因为在印度教义的观念中,无论是意外或自然死亡,都必须保留完整的遗体并火葬,这样灵魂才能安息。我本身是华裔,在成为基督徒之前,是信奉佛教,多少也因此得到领悟,让我自愿成为器官捐献者。”

她说,据她所知,马来西亚的器官捐献者非常少,当中大部分因素是宗教及各种观念与偏见。她的丈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丈夫刚得知我是器官捐献者后感到气愤,认为我是一时冲动。在得知我在18年前就成为器官捐献者和聆听我的解释和理由后,慢慢接受我的决定。当时,他说就算他愿意成为器官捐献者,她的父母思想相当保守,认为死后捐献器官是不吉利,会导致无法投胎。”

“我个人认为是否成为器官捐献者,主要在于个人的意愿。生命是父母给的,但身体和思想是自己的。在有生之年,可以尽情陪伴家人,享受活着的每一刻,但却无法预测死亡或意外的降临。因此,我认为成为器官捐献者,能在自己脑死或死亡后把有用的器官捐出,延续另一个生命会是更有意义的做法。”

民都鲁新闻局官员田双德数年前已签属器官捐赠。

田双德签器官捐赠卡 父母:他做事我们放心

民都鲁新闻局官员田双德在三四年前的一个偶然机遇下,聆听器官捐赠展示单位的说明后,便毫不犹豫地签署器官捐赠同意卡。

“我记得那天是国庆日,连续数天的庆典上有一个器官捐赠单位。当时因之前看过一些仁心医术的电视连续剧,便想着去世后把器官捐出去,遗爱人间,也是一件好事。”

身为独生子的田双德,在签署器官捐赠前,没有特别想到与父母商量。他的父母自他小时便对他的处事比较放心,以他对父母的了解程度,他相信父母会支持他的决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