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晉“花香街”的“花香”有兩個說法,一說這裡曾長有會飄香的花樹;另一說這裡曾是脂粉花街,居住了濃妝豔抹的青樓女子,曾是當年吃喝玩樂多姿多彩鬧區。
ADVERTISEMENT
星洲《走老街》直播活動第4集,在特約線上導覽蔡羽、花香街老住戶田晉華、主持人田詩其及記者傅盛髮帶領下,到訪花香街和廟街。
蔡羽表示,現有的廟街早年是一條河,也就是古晉河,河旁就是靠近現有的花香公園後巷,當年是一條小支流。
他說,除了早年居住在老街,如今垂垂老矣的福建人,大概已沒多少人知道古晉曾有一條“後面港”。老福建發音是“Ah Boi Gang”,所謂“港”是指河或溪,“後面港”就是“後面河”。
獅頭雕形水龍頭.廟前小池有段古
直播團隊來到花香街公園,向讀者講述公園有一個獅子頭雕形的水龍頭傳說典故。傳說在砂拉越拉惹年代,曾有一次拉惹騎馬來到花香街,在現有的花香街對面地點看見一小孩子,但小孩子穿著不一樣。
蔡羽說,這事傳開後,當地居民認為小孩子可能就是廣澤尊王。後來拉惹也特別在該處設水龍頭,讓廣澤尊王可以戲水。不過,水龍頭也是當地居民取水之處。
花香街曾是福建人地盤,福建人的古廟鳳山寺就在這裡。每年神誕日,神廟對面會搭建戲臺,鳴鑼上演閩劇,臺下看戲人潮洶湧,包括鄰近地區馬來人也來湊熱鬧看wayang(戲劇),這是街名由來一說,“花香”則是音譯。
早年泊牛處.戲稱牛屎街
蔡羽說,花香街老店前是大片空地,早期以牛為代步工具年代,這裡是“泊”牛的地方,遍地牛屎,民間有過“牛屎街”的戲稱。
古晉鳳山寺位在花香街和友海街交界處,是古晉福建公會管理的古廟,供奉主神為廣澤尊王,是中國福建省南安詩山威靈顯赫的地方神,福建人稱之為“聖王公”。
蔡羽說,古廟始建於何時無從查考,根據口述歷史早在1848年已出現現址,當時只是一座小廟。根據廟裡碑記記載,1897年(光緒23年)鳳山寺進行重建而形成今日面貌,碑記上也註明廟位於“福順街”,當時出錢修建廟宇的包括古晉著名福建商人。此後,鳳山寺還曾先後在1985年和2002年進行大幅度修建。
廣澤尊王廟旁老屋.王友海故居居高臨下
蔡羽說,花香街與友海街交界,友海街來歷是砂拉越第一代僑領王友海。
王友海是砂第一代福建僑領,王家也是最早的三大華人家族之一,家族出過許多政商界要人。他從新加坡越洋抵達古晉,1885年前後,王友海在花香街的山丘上重金建設一棟雙層豪宅,可以遠眺砂拉越河及彼岸風光,也可俯視山腳下由其所承建的友海街店屋,是視野遼闊的風水寶地。
蔡羽說,王家三代人居住在豪宅,王友海創辦的友海公司經營土產雜貨買賣,也從事建築業,打造友海街上兩排店屋。
1933年,王家後人將這棟豪宅以數千元脫售給英國聖公會作為聖瑪麗學校宿舍,同時添加第三個樓層,超過100位從砂拉越其他省份來的寄宿生曾居住在老房子內。
“到了1968年,這棟房子開始作為教會賓館用途。1990年代,為開通道路貫穿花香街和獨立廣場,房子的中式拱門被拆除。”
花香街老住戶田晉華還記得當年就住在廣澤尊王廟旁老屋,該地段如今已開發為現有的斜坡路道,通往獨立廣場。
三角坡交通島有遊樂設施
蔡羽說,花香街與通往達閩路的交界處(現為紅綠燈),當年俗稱“三角坡”,有一個交通島,裡頭還有兒童遊樂設施。
星洲日報也非常感謝古晉老巴剎民眾聯誼會為此次的走老街直播活動給予鼎力支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