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宗興:亙古醫德精神.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




(詩巫13日訊)砂拉越中醫師暨傳統中醫總會(砂醫總)會長江宗興強調,在中醫眼講究的是“天人合一”,視為亙古的醫德精神所在。
他強調,中國醫書之宗《黃帝內經.素問》裡,就有記載“五過四德”的精髓,當中的“五過”是中醫著名的“疏五過論”,是診治病人時必須提問的問題;而“四德”則為醫道。
ADVERTISEMENT
好醫者免犯5過失
亦是亞洲中醫技職學院院長的江宗興在網上視頻健康講座說,對“五過四德”的中醫醫術,被白話詮釋為,當一個人發病初期和現在的病情,好的醫者應避免犯下沒有詢問病人的5種過失。
他指出,一、醫者在未診病前,應問病人的生活情況,有無遭受先貴後賤,先富後貧,若不問明病人的情況,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癒,是診治上第一個過失。
“二、欲診治疾病時,一定要問病人的飲食和居住環境,精神是否憂苦,因為突然苦樂都能損傷精氣,使精氣遏絕,形體敗壞;醫者不問明,是診治上第二個過失。”
診病注意3情況
江宗興說,三、善於診脈的醫者,必將病人的病比類辨別,從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醫者不懂得這個道理,其診治技術就沒有什麼可貴,這是診治上的第三個過失。
他稱,四、診病時須注意3種情況,即必須問其社會地位的貴賤,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勢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醫者如不能嚴肅地對其開導,任其發展下去,則必亂之而失常,這是診治上的第四個過失。
“五、診治疾病必須瞭解其發病初期和現在的病情,在診脈問證時,應結合男女在生理及脈證上的特點。如因親愛之人分離而懷念不絕,致情志鬱結難解,及憂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臟空虛,醫者如不知道而不能明辯,為診治上的第五個過失。”
4診須醫道到位
江宗興強調,“四德”則為“一言天道、一言髒象、一言人事、一言脈色”,被中醫界詮釋為“明此四者,醫道全矣。”
他認為,中醫術在於“望診、聞診、問診、切診”四部,都須具備醫德及醫道到位,才能做到“天人合一”,或被形容是“天人感應”的診治,也是《中醫理論基礎》的精華之一,學習中醫者必須專注內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