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說起泰拳(Muay Thai),腦袋閃過的畫面,是硬漢、肌肉、暴力、血腥。電影中出現的泰拳比劃場景,也總是強悍的打法,出招快狠猛,拳拳到肉的打鬥場面,吸引一大波功夫迷。
甚至許多人把看一場泰拳比賽,放在泰國之旅的清單中。
泰拳屬於一種格鬥技武術,用雙拳、雙腿、雙肘及雙膝,即人體四肢的八個部位進行搏鬥。擂臺上,血流受傷是平常事。很多人把泰拳視為一種暴力的運動。但如此血腥暴力的泰拳,不僅風靡全泰國,甚至席捲全球。
泰國人喜歡打拳、看拳和賭拳,對他們來說,泰拳就是娛樂項目,習練者遍佈世界各地。在古晉,泰拳甚至成了一種流行趨勢,越來越多人對泰拳感興趣,很多人把泰拳訓練當成健身訓練,特別是年輕女性,更把它當成減肥修身運動。
向師傅“偷師”
紋身師變泰拳教練
Feroce Boxing & Muay Thai的泰拳教練林慶結說,泰拳不只侷限於擂臺武鬥,也是一項能消耗大量熱量、富有趣味性及對健身有高效果的運動之一。
他約10年前首次接觸泰拳,當時是抱著好奇心態,甚至覺得“很酷”,從來自泰國的泰拳師傅中“偷師”,再慢慢自己摸索,走上泰拳教練及開設泰拳館之路。
林慶結憶起10年前首次接觸泰拳運動,他還是一名紋身師傅,一名泰國泰拳師傅來紋身而結識。
因為朋友有興趣學,請該名泰國泰拳師傅到家中教導,他抱著好玩、好奇、很酷心態玩玩。當時,泰拳師傅只教他做了幾個基本動作,根本稱不上拳打腳踢,回家後全身痠痛。
他當下感覺是自己體能太差,為了鍛鍊體能,從中學習基礎動作,自己再慢慢研究,從沒有器材,自己用輪胎製成器材練習,也透過Youtube等教學影片慢慢摸索。投入泰拳運動後,身邊也接觸越來越多學習拳擊有關的朋友。
經過研究、練習,一次又一次小受傷中掌握技巧,到後來投入開設泰拳館。剛開始投入泰拳館時,古晉已有不少人學習泰拳。不過,因泰拳館不多,設備不完善,學習者不多。隨著越來越多泰拳館設立,或健身中心開設泰拳班,現已非常盛行。
拳館注重體能訓練
林慶結說,很多地方開設的泰拳館,比較注重自衛及防身,或技巧,或為了比賽。他開泰拳館及館內學員,主要是注重體能訓練,把泰拳當做有氧運動。因此,稱之健身中心,而不是武館。
他說,不是所有打拳的都上擂臺,更多時候是訓練體能,利用沙包、手靶、配合拳、腳、肘和膝等練習。
“我常和學員說,我不敢自稱是師傅或教練,甚至叫我老師。我不曾去泰國學習泰拳,也沒有比賽經驗,沒有真正站上擂臺比賽,我只是對泰拳有濃厚興趣,曾獲一名泰拳師傅指點,純粹是為了分享拳術。”
其實,泰拳是極佳的帶氧全身運動,每個動作都要用腰腹肌帶動,每出一拳,都由腳帶動,將力量傳到腰、肩膀至手;每出一腳,都要腰腳合一,用腰力平衡。
注重體能訓練
泰拳實戰能力高
林慶結認為,泰拳和所有武術類運動非常類似,比如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合氣道(Aikido)、俄羅斯的桑搏(Sambo)等,都是格鬥型武術,不同只是打法,如一些採用拳擊、一些摔跤、一些用腳踢等。
如果要說泰拳與其他武術不同之處,泰拳非常注重體能訓練,算是一種劇烈的帶氧運動。泰拳除了基本拳法及踢腿外,還需要近身搏擊纏鬥(Clinching),如膝撞及手肘攻擊,所以實戰能力及自衛能力非常高。
有人說,泰拳最大特點是沒有招式,沒有套路,讓人防不勝防。不過,林慶結說,武術中提到藝術的“術”字,因此,武得來,也要有“藝術水平”,不是亂打。他說,不管是泰拳、拳擊、跆拳道或摔跤,出手也要打得好看、有架勢、標準姿勢要有,不是亂揮拳。
“打拳就像跳舞一樣,有現代舞、傳統舞、街舞等,學習者必須先了解其文化背景,舞蹈動作是怎樣延伸出來的。瞭解以後,學習舞的精髓,當基礎打好了,要怎麼變化才隨你。”
(新聞來源:砂拉越星洲日報。謝偉欣/報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