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民都魯13日訊)民都魯小販聯合會主席溫進良透露,當年民都魯有小漁村之美譽,許多人就是靠捕漁維生。純樸的漁村巔峰時期,美里和詩巫每天都會有大羅裡駛來,再大量收購鮮魚回去售賣。
“那時民都魯只有一個售魚地點,就是民都魯小販中心的漁市場。每天清晨從5時開始忙到下午三四點都還停不下來。從外省來的,本地村子拿批發的,零售的,每一天都在忙碌中渡過。”
溫進良說,他從事漁業38年,回想以往的忙碌和如今的冷清相比,心裡是不勝唏噓。
早上10時人少冷清
溫進良指出,民都魯小販中心成立初期,漁市場有60個檔口,如今雖然每個檔口都還在,但有部分人只做清晨的批發生意後便回家,不再開檔做門市生意。這些批發包括批往油棕園和餐廳,還有批往一些村子售賣。
“以前的漁獲多到需要做鹹魚來保存,如今時代變遷,許多年輕人都不接手父母的漁業,這也導致傳統漁船逐漸減少,有些甚至不做。這也出現另一種情況,出海的船隻少了,漁獲就少。有能力的漁船業者還會聘請外勞來維持生意,沒有能力的就直接結束營業。”
溫進良說,如今漁市場一到早上10時,人流就會減少很多,早上11時幾乎是冷清清。現在是疫情期間,許多人不再是天天買魚,而是一星期買一次。
超市設專賣區打擊生意
“疫情之後,許多銷售組設立微信群,如蔬菜、水果、豬肉、漁獲,美食。尤其是賣魚的,一旦漁船要靠岸就會在群組發送今日的漁獲照片與價格,顧客可以按圖下單,可以自取也有送上門的服務。”
這些服務以少接觸,少感染成為絕多數人願意購賣的理由。超市也開設專售漁獲區域外,從漁船取來新鮮魚獲售賣。溫進良說,這才是真正打擊到民都魯小販中心漁市場的生意。
“民都魯的漁獲都是直接從海上回航,抵達碼頭後便直接放在檔口售賣,因此都非常新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