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人來自福建詔安縣,原屬福建漳州府。詔安人在砂拉越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初。田考是詔安人第一代南來的華人僑領之一,因為他的號召,加上在詔安縣的生活清苦,越來越多詔安人南來砂拉越謀生。
ADVERTISEMENT
詔安人19世紀初來砂
在砂拉越詔安會館主席拿督陳日枝的記憶中,古晉的實加瑪是早期詔安人的聚居地。當時的詔安人主要在碼頭當工友,也有部分在建築工地當工人,少數的詔安人參與農業和養畜業。
在生活逐漸穩定下來後,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子女必須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將來才有更好的發展。當時南來的部分華僑是受過教育的有識之士,因此先賢把他們召集起來,創立啟智學校,即是中華小學第五校(五小)的前身。五小已有99年的歷史,從它創立的年份,可追溯詔安人南來砂拉越紮根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當年啟智學校創立後,也不止為詔安子弟提供受教育的機會,也為其他鄉屬的子弟敝開求學問的大門。
詔安人在砂拉越努力打拼,如今在各領域都有不俗的表現,無論是在工業、運輸業、建築業、商界和政治領域等,都不乏佼佼
者。
早期過年喝“Pop水”
詔安人的新年習俗和其他福建人也大同小異。農曆新年來臨前,家家戶戶都會打掃住所的四周環境,製作糕點準備過年款待親朋戚友,而部分的糕點也逐漸融入本地元素。例如烤雞蛋糕、製作蛋卷(Kuih Sepit)和番婆餅(Kuih Bangkit)等。
陳日枝回憶,兒時只有農曆新年才會喝到汽水,也是古晉人習慣稱的“Pop水”,長輩也也會幫孩子準備一兩件新衣服。
但陳日枝說,當年家境清苦,校服就是新年衣,父母也認為新年穿後,平日上學也可以穿。
可讓食物保存更久.豬頭皮雞鴨多熏製
詔安人極為重視除夕夜的年夜飯,這一餐必須豐盛,讓家人都吃飽喝足。同時,農曆新年也會準備年糕,寓意步步高昇,日子越來越好。
詔安人的特色年菜包括燻豬頭皮、燻雞或燻鴨。肉類食材以熏製為主,主要是年夜飯除了要吃飽,也需要留下一部分,代表年年有餘。這些傳統美食離不開“燻”,也是因為早期的家庭都沒有冰箱可存放,以熏製的方式,可讓食物保存更久。
古早味的燻肉主要選用大鍋,將生肉放置在鍋內,加上糖和甘蔗,再用火燻到肉熟透。現代化的製作方式,則是先把肉煮熟後才燻,這不但可保持肉的鮮嫩,也減少製作時間。
至於為何愛吃豬頭皮,陳日枝解釋,當年普遍的詔安人都不富裕,豬頭皮比起豬肉的價格相對便宜些。至於雞鴨,多是
自己飼養。從這點不難看出,詔安人持家有道,節儉過活的美德。
年菜少不了油炸美食.肉卷食材豐富“澎派”
另一道詔安特色美食是肉卷。肉卷的材料包括蝦、豬肉、馬蹄、青蔥等,再用豆皮包裹,油炸而成。
有些家庭在製作肉卷時會加入五香( 香料)調味。肉卷的食材豐富,也帶有“澎派”的美意。在早年的社會,食油非常匱乏,能在過年吃上油炸的食物,對一家人來說是非常難得。因此,詔安人的年菜上有不少油炸的美食,如炸肉卷、炸蝦棗和菜餅等。
“燜飯”詔安特色美食
“燜飯”也是廣為人知的詔安美食。農耕社會,家家戶戶多 會種菜,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就會用蔬菜和米一同燜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道特色美食。
初一吃糖水面線.晚輩向長輩拜年
大年年初一早上,詔安人會吃糖水面線,寓意這一年平安順利,日子過得甜甜蜜蜜。吃了面線,晚輩就會和長輩拜年,長輩也會派壓歲錢給晚輩,傳遞祝福之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