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砂拉越金典名号

发布: 5:05am 10/11/2019

德利成 . 關於咖啡的傳承故事

為了解其他地區的咖啡,吳金新遠赴多國進行視察。圖為他飛往巴西的一座咖啡園,親自接觸當地的咖啡及瞭解其品質。

這是一個關於咖啡香的傳承故事,三代人為記憶中的味道,堅守家業超過半個世紀,一家人齊心合力,用血汗拼搏出一片天!

ADVERTISEMENT

相較於其他飲品,傳統咖啡趨向明顯的區域化,每個地區都有道地的特色和味道屬性,如何在無以計數的本土和國際咖啡品牌中佔據一席之位,又能屹立不倒超過50年,德利成寶號面對的,不僅僅是市場上的競爭和挑戰,還有如何讓味道始終如一,維持大家熟悉的口感,這才是關鍵。

要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企業必須轉型,固步自封只能走向被淘汰,但人們記憶中熟悉的“咖啡香”該如何保持,又得順應市場的供需?

在邁進的過程,德利成不僅層層突破,還成為本土咖啡領域的佼佼者,也是引入新技術的本地先鋒,讓企業更上一層樓。

■吳金新與父 接手德利成

出生於中國的吳金新,童年隨家人來到砂拉越古晉謀生。自小因為家境貧苦,小學尚未完成,從13歲就開始出海捕魚謀生。

捕魚是“看天吃飯”的行業,由於季候風的影響,每年的農曆十月就被迫暫停出海至隔年2月,收入極不穩定。

他深知陸地生活比海上謀生來得更穩定,於是萌起轉行的念頭。1968年,吳金新20歲那年,恰逢當時的德利成手標咖啡業主有意出讓生意返回新加坡定居,吳金新便和父親吳文龍接手業務,最初租用艾貝爾路門牌7號店鋪,帶領數名員工一起炒咖啡、磨咖啡。

當年,咖啡店數量不多,咖啡銷量也不大,出售的主要對象是雜貨店和家庭。接手初始,萬事難為,為了讓產品能站穩市場,吳金新用心經營,刻苦學習炒咖啡的技藝及提升銷售技巧,一步步下苦工,在改進中成長。

成家之後,吳金新獲得太太溫美麗的全力支持和幫忙,早期採用最原始的炭烤方式炒咖啡,隨後為了能炒出更好的咖啡口感,轉而使用柴油燃料烘烤。

為了掌握好每一爐咖啡的香醇和美味口感等品質,吳金新親自掌勺,在熱度極高的烤爐旁烤咖啡,再親自包裝、銷售和送貨。

1975年,吳文龍與世長辭。在吳金新及家人刻苦耐勞的經營下,生意逐步成長,原有的店鋪已不足以應付日益成長的銷量,吳金新便於1977年購置艾貝爾路門牌186號店鋪繼續營業。

德利成旗下的手標咖啡粉,是砂拉越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咖啡品牌。咖啡豆從印尼進口,初時的業務範圍除了古晉,也銷往倫樂,後來隨.成邦江(現稱斯里阿曼)的道路開通後,咖啡也銷至木中、砂拉卓及甲望等地。

■生意蒸蒸日上 廠房越開越大

踏入80年代,德利成擴充業務,先後在詩巫和美里開設辦公室,接著和茱莉製造有限公司(前稱.發有限公司)合作,代理該公司生產的餅乾,也是德利成首個合作的代理。

1989年,艾貝爾路的廠房已不敷應用,德利成將生產線遷移至民達華工業區1296號廠房,設廠烘烤咖啡豆,增加生產量以應付市場需求。

90年代,咖啡業務已踏上軌道,公司開始代理更多的商品,包括牛奶、豆類零食及餅乾等,隨後在民達華工業區1453號廠房設立工廠,並於1994年同時成立德利成貿易有限公司及德利成咖啡產品有限公司,分別負責產品代理和咖啡業務。

公司接著在迪瑪拉勿的實仁甲工業區設廠烘烤咖啡豆,並且增設即溶產品生產線,City Cafe三合一咖啡因此誕生,迎合市場的龐大需求。

90年代末,德利成跨出砂拉越,於1999年在沙巴亞庇開設分行,將目標鎖定在拓展東馬市場。

■購入先進烘烤爐 節能環保省人力

2008年,德利成首次向德國著名的烤爐公司購入自動化咖啡烘烤爐,機器採用清潔能源煤氣烘焙技術,能有效保證咖啡的品質,也能將烘烤過程排出的煙和味道,經過內置的燃燒器進行轉換和消除,達到對環境友善的生產線,因此讓德利成獲得政府頒發清潔環境獎金。

2018年,德利成再向德國購入更大型的自動化咖啡烘烤爐,採用電腦控制系統操作,它更具熱能循環設備,除了能燃燒烘焙時所排出的煙和味道,所產生的熱氣迴流還能用作烘烤咖啡,為公司節省資源的同時,又能起到節能及環保作用。

根據德國廠方的資料,德利成是東馬首家擁有一次性烘焙高達500公斤咖啡豆的自動化烘烤爐。

近年來, 德利成在品質和食品安全工作上已取得規劃及系統化的成果,公司在多年前獲得清真食品認證(HALAL),公司團隊放眼今年可取得“危害分析及關鍵控制點認證”(HACCP),引領公司朝工業4.0目標邁進。

■吳金新檢驗品質 天天喝自家咖啡

作為傳統家業,德利成堅持保持手標咖啡粉的原味和品質,從過去至今,吳金新每天都會喝自家生產的咖啡,這不但成了他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也證明了該公司產品的品質安全。

德利成不僅著重生產過程的嚴格把關,也對咖啡豆以及購入咖啡豆的合作公司進行嚴謹篩選,確保原料是上等及符合衛生檢驗。

■無懼國際品牌搶灘

儘管市面充斥各式各樣的咖啡,包括傳統、連鎖及國際品牌的咖啡,但這些都不會對德利成帶

來太大的衝擊,因為咖啡的區域化很明顯,每個人的消費習慣也不同,所以德利成一直看好東馬市場,認定本地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公司將繼續一步一腳印經營,放眼有朝一日走向國際。

連鎖及國際品牌咖啡在市場搶灘,不會影響德利成的銷量,反之,更多品牌的進駐,讓大家對咖啡有更深一層的印象和認識,從而刺激咖啡銷量,讓大家更接受咖啡,逐漸視它為生活,甚至是品味人生的一部分。

如今除了古晉,德利成在詩巫、美里、沙巴亞庇、山打根及鬥湖也設有分行,全員數百人在父子兩代的共同努力下,以團隊姿態出發,著重人才培訓及技術提升,再善用網絡科技,致力帶動企業尋求更大的突破。

■缺斤少兩 自毀長城

吳金新回憶在80年代期間,政府為了保護本地農民,對咖啡豆進口進行管制,限制發放入口準證(AP),導致咖啡豆供不應求。慶幸的是,2017年,政府終於取消管制,開放咖啡豆的進口。

過去至今,經營咖啡事業的過程從不是一條平坦之路,德利成之所以能安然跨越半個世紀,絕不是偶然和幸運,而是從過去至今,秉持誠信經營所打造出來的成果。

吳金新堅持,做人、做事都要以誠待人,尤其從商者絕不可缺斤短兩,“吃秤頭”固然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多利益,但這是極其短暫的。

“作為有誠信的企業,公司必須以顧客為尊,秉持顧客的利益至上為經營宗旨,如此一來,企業才能源遠流長。”

德利成不斷引進新機械,善用現代科技,在保留咖啡原味的同時,又能增加咖啡產量,應付市場需求。

在吳金新(左起)、長子吳凱鵬及幼子吳凱川父子3人共同打拼下,德利成如今以新格局出發,致力走在時代的前端。

為迎合市場的龐大需求,德利成在90年代開設多一條生產線,生產City Cafe三合一咖啡。

德利成在全體團隊齊心協力下,打拼出今日成就,業務遍及砂沙兩地。

德利成於90年代在迪瑪拉勿的實仁甲工業區設廠烘烤咖啡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