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新闻频频见报,但依然有人不察中招和上当。
ADVERTISEMENT
有些诈骗案件往往只是从收到一通手机短讯或误点击链接开始,有的则是接到一通陌生电话而被“诈”了。
也因此,常听到身边的人说,如今为避免被诈骗,还有省去应付扰人的经销手法来电等不必要的麻烦,只要看到电话显示陌生电话号码一律不会接听!
也许,有的陌生来电不是诈骗电话,而是亲友或客户的新电话号码,又或者是为了正事而拨电联系的单位,若不接那不是误了事?
当然,大部分的人如今靠传发信息联系多过通电话联络,那么,若有正经要事,有心要联络的话,若对方不接听电话就请发送信息通知或联系也无妨。
为何陌生电话让人成了惊弓之鸟,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君不见如今见报的诈骗新闻一箩箩。
有的是冒充执法官员,以涉及违法犯罪案件诸如洗黑钱或涉交通意外吓唬接电话者,再进而转接其他单位电话行骗。有的是冒充亲友叫你“猜猜我是谁”,再声称遇到紧急状况需要借钱应急等等。
如此一来,不慎中招的大有人在,怪只怪在警惕心不足及意志不够坚定,轻易被诈骗份子攻破心理的防备及自愿奉上钱财。
那么,要避免受骗,不接听陌生电话就是最佳防诈办法之一吧?
若因工作或业务因素,不得不接听陌生来电,还有另一种防诈的方式,就是下载防骚扰的手机应用程式,诸如whoscall、Truecaller等应用程式,以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甚至举报、封锁和拉黑骚扰电话。
无论如何,要预防诈骗,就要学习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绝不向陌生来电透露个人的重要信息,包括身份证、住址和银行户头资料。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吕惠蒂)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