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祝福

8小时前
玻璃口新村建村于1950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如今的面貌已不复当年。然而,每年腊月,玻璃口新村街头巷尾依旧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仿佛连空气都有温暖的期待。村里的大人忙着擦拭窗户、打扫屋子,准备着年货,家家户户在忙碌中透露出安宁的节奏。孩子们穿梭在街巷中,笑声清脆,像风铃一样点缀着这份年味。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那一场场关于春联的忙碌。 玻璃口新村的年味,从每家每户门前那副红彤彤的春联开始。洗净房子后,大人开始张罗起写春联的事宜。这个传统,已成为新村的一部分,仿佛年味的象征。村里有几位写得一手好字的大人,尤其是黄有为老师和朱广荣老师,他们的毛笔字在村里极具声誉,早已成为春联的代名词。每年,黄老师和朱老师都会拿起笔墨,走街串巷,帮助村民写下他们心中的新年愿景。 写春联的过程,可充满着仪式感和温暖。每个字都从黄老师和朱老师的笔下流淌出来,沉静而有力,仿佛将他们的心意与祝福一并传递给了每家每户。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只是对联的文字,更是岁月的积淀,和对未来的美好寄托。 春联的内容因人而异,反映出每个家庭不同的心思与愿望。刚重建新房的家庭,主人希望来年如意安康,便选择了“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这一气派十足的对联;有的家庭孩子刚刚考上大学,便会选“寒窗苦读成佳业,金榜题名报福来”,以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还有的家庭,不奢求太多,只希望生活平和,便选择“人勤家和百事顺”,简简单单却饱含深意。 整个村子在色彩中复苏 除了这些充满诗意的春联,也有一些商店门前贴着如“财源滚滚来,生意兴隆通四海”这样的春联,简单直白。它们虽简洁、平实,却承载着最直接的祝福——“财源滚滚来”、“家和万事兴”、“吉星高照”以及“恭喜发财”。这些熟悉的字眼,虽然少了诗意的深度,甚至带有些许浮躁和商业化,却充满亲切感和普遍性,代表着人们最真实、最朴素的期待。 来到腊月廿九那天,整个玻璃口新村都会变得格外红火。家家户户将春联贴在门框上,村子里立刻被那抹鲜艳的红色装点得如诗如画。每家门前的春联都不同,李家总喜欢挂大红灯笼,春联上的字也较大;黄家的春联则低调精致,字迹纤细;陈家孩子的春联虽字歪斜,却充满着孩童的纯真与笑声。 初一的早晨,村民互相走亲戚,走到邻家门前时,第一件事便是欣赏春联。“哎呀,你家这句写得好,真吉利!”“人家的字真漂亮,像画一样!”这种热闹的交流,仿佛把整个新年都点亮了。 如今,尽管机器印刷的春联早已普及,便捷而迅速,但总有些东西,似乎随着时光流逝渐渐消失,难以再寻觅。那份手写的春联,带着浓浓的墨香和温暖的温度,字里行间透着岁月的情感与真挚,仿佛每一笔每一画,都与村子深深相连,承载着这个小小社区的故事与记忆。今年我回到村里,依旧见到了精神奕奕的黄老师、朱老师,依旧是那熟悉的笔触,依旧是他们如年年一样的执笔挥毫。 手捧春联,我将它挂在门边,那一瞬间,仿佛时间回溯,老人们的祝福悄然传递在这张红纸上,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那红纸背后,蕴藏的是不舍的回忆与朴素的情感,让整个村子在这份温馨的色彩中复苏,岁月依旧流转,情感却如春联上的字迹一样,深深镌刻在心底。
3天前
6天前
3星期前
某天,顾客寻找祝寿用的红包封,祝寿用的红包封没找到,却挖到这种过时的红包封。 相信80后对这种款式简单、几乎没什么美感可言的红包封不会陌生。 说起红包,顺便在这里稍微给大家科普一下我国的钱币发展小史,马来亚独立时的1令吉是纸币,但70年代时曾经推出过俗称大饼的硬币。但这种大饼推出的时间也不长,很快的又被纸币给取代。一直到1989年,国家银行又推出了1令吉“金币”,俗称金盾。这种硬币一直到2005年为止就停用了。停用原因是市面上流通着大量的伪币,许多人用伪币打电话或者投入自动贩卖机之类,导致政府和商家损失惨重,所以最后重新用纸钞取代。 1996年国家银行推出了2令吉纸币,但也已经停产。政府之所以停产,听说是因为纸质不耐时常磨损。话虽如此,目前2令吉纸币在市面上还是能够使用,只是有收到2令吉纸钞的人基本上是不会再拿来使用,而是把它当做收藏品了。 我的童年则经历过纸币和金盾流通的年代,小时候只要摸到红包封里头有一角钱就知道长辈给的是1令吉10仙,后来金盾流通的年代则更容易得知红包的内容。直到1996年2令吉纸币面市,长辈们逐渐舍弃金盾转用纸币,而且随着经济增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我们也逐渐长大,再也不敢如此无礼。虽然长辈并不知道屁孩们的想法,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以前自己真的很没礼貌。其实长辈包1令吉10仙的红包给你是有深意的,就是希望你能够出人头地。 不再不好意思讨红包 父亲曾经告知,他们童年时并没有红包封,长辈在新年期间发红包都是用红纸包裹着的。那时的红包顶多就两角钱,如果收到5角钱就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其实长辈的红包只是一个祝福,一点心意而已。无论是1令吉也好,10令吉也罢,就一个祝福而已。 曾经有段时间,新年期间我也不好意思向亲友长辈讨红包,没想到过了而立之年反而返老还童,不再感到不好意思,脸皮反而厚了,可能这是在社会打滚多年的副作用吧? 农历新年将至,仅以此文缅怀曾经狂妄无知的童年。
4星期前
4星期前
(新加坡1日讯)迈入2025年的第一天,狮城艺人献上新年祝福,用一个字总结2024,也分享对2025年的期许与展望! 步入40岁的陈邦鋆希望能挑战自己,训练成这辈子最精壮的状态! 陈邦鋆接受《新明日报》访问时表示,他每年的愿望清单都一样,“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以及拍到让自己骄傲的作品。”今年步入40岁的他训练成这辈子最精壮的状态。 陈邦鋆选了“悟”来总结自己的2024年,他表示:“人生好多简单但又深奥的课题。 2024年让我深深体会也‘领悟’了很多。” 雅慧望接好剧本好角色 雅慧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参与更多优质的影视剧制作,不断挑战自我,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 同时,她也想学习和体验更多新事物,但最大的挑战是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总觉得不够用! 雅慧为自己在2025年定下的目标是专注于好剧本和好角色,通过表演带给观众更多触动与共鸣。同时能继续突破自我,在事业上有更多惊喜的成就。 2024年对雅慧来说是一个“转”的年份,“很多事情都有了新的方向和突破。‘转’不仅是改变,也是成长,带给我更多前进的动力。” 宗子杰不想给自己太多压力 小阿哥宗子杰表示,他没有为自己定下2025年的愿望清单,因为前几年的都还没达到。而比较急性子又固执的他,今年想避免给自己过多的压力,照顾好身体,所以就以平常心去过。 宗子杰选了“8”来总结自己的2024年,“2024年有很多起伏,也不是特别顺利。感觉跑了很多可是绕了一圈,就很像数字‘8’,兜兜转转回到起点。”  洪昭容盼多做直播 拍电影 洪昭容笑说:“年轻时比较多计划,现在都求平安健康。”  她希望2025年能继续多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像直播、拍电影、多运动,希望大家平安。” 她选了“惜”来总结2024,“去年很开心能和珍惜的家人朋友多聚,一起旅行。我们50多岁,剩下的时间不多,要珍惜当下。” 她表示“惜”也指“惋惜”,“惋惜这世界,天灾、战争、诈骗泛滥,我很担心下一代的人,看到身边朋友被骗也很伤感,所以还是回到珍惜当下,尽量跟正能量的人共处。”   马艺瑄感谢自己的勇敢 马艺瑄在IG上传了剖腹生产、拿新家钥匙的影片,并写道:“我想对过去一年的自己说‘谢谢你,谢谢你的勇敢’。至每一位跟我一样经历失去挚爱之痛的你们,我知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像是把世界都夺走了。但请记住,无论多难熬的日子,我们都要好好活下去。因为爱不会因为离别而消失,它会变成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孙燕姿迫不及待与粉丝相见 孙燕姿分享了一系列2024年的生活照,如到洗衣店、学烘焙、带小孩、画水彩画等,并写道“2025的到来,我展开双手迎接她。就在日落以后,我想我应该还是会先躲进山洞,埋头练习。但我已迫~不~及~待和你们再见面。某种声音告诉我:‘所有好的与坏的、都会像河流一样,到最后遇见大海,成为强大的一体。’ ” 孙燕姿也希望大家都还是无惧地、带着希望,迎接2025。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新加坡17日讯)昨日是父亲节,许多新加坡艺人以图文传情,感恩父爱,也有的答谢伴侣,分享父职感悟,每一帧都洋溢着温馨与爱意。 范文芳李铭顺马尔代夫过节 其中,范文芳李铭顺一家三口远赴马尔代夫庆祝父亲节。范文芳分享影片,当中可见父子俩温馨拥抱、李铭顺展示儿子Zed自制的贺卡,Zed也亲手点缀杯子蛋糕送给爸爸。 《新明日报》报道,范文芳用英文写道:“致世界上最好的父亲,你就是我们的一切,感激你为我们的生命带来爱与快乐。” 陈熙远距离祝福父母 远在伦敦求学的陈熙,在IG发文祝爸爸陈之财节日快乐,错过了献上母亲节祝福的他也补上了和妈妈向云的合照。 “祝我了不起的爸爸父亲节快乐!谢谢你一直当我们家里的太阳,给我们温暖和光亮。就像太阳需要月亮,我想借这个机会给我妈妈祝福,因为我错过了母亲节的帖子。时差和繁忙的日程让我没能及时表达,但我对你的爱和感激从未改变。” 徐秀盈发赖兴祥父子合照 父亲节这天恰好是徐秀盈儿子生日,她发了老公赖兴祥与儿子旅游时的合照祝福。儿子遗传了老爸的外貌与身形,让徐秀盈逗趣称他是她“最喜欢的复印机”。 张哲通写长文“致我家的大树” 张哲通IG上展现好文笔,为父亲写下感人长文,“致我家的大树:你是我见过最有担当的男人,一直都尽心尽力地保护你的家,庇护着我们,不管工作再辛苦在累,你还是会每天凌晨四点叫我们起床,送我们上课……你是我见过最有智慧的爸爸,在我面对困惑的时候,总能提出一些我没考虑到的简介,却又很清晰地让我知道,决定权还是在我身上。” 沈琳宸曝老公 遭恶搞鬼脸照 “给不怕被家中女人恶搞的你,父亲节快乐!” 沈琳宸逗趣分享老公丑照,上传一家四口旅游时,女儿骑在老公肩上给他捏鬼脸的影片。 郑各评:不感到寂寞 一对儿女郑颖和郑凯介如今已长大成人,郑各评趁父亲节感性忆当年,分享与子女儿时的合照,并用英文写道:“我最爱的宝贝郑颖和凯介,你们‘悄悄’长大了,很庆幸我在当年那么繁忙的拍摄日程中没有错过陪伴你们。很多人都说父亲爱孩子更甚于自己的生命,然而他经常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但因为你们都那么棒,我并不感到寂寞。”  
8月前
记得在我的童年时光里,每当昏昏欲睡,外婆或者母亲常常唱起摇篮曲。于是优美的“宝宝睡,宝宝睡……”伴着我入眠。直到最近,还可以听到家里的小朋友唱起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而大多数儿童基础钢琴的课本都会收录这首优美的曲子。身为钢琴老师的我常常在课堂上教小小朋友弹奏这首曲子,他们都会随口唱起“宝宝睡,宝宝睡”,样子可爱极了。 由于常常听见这首曲,于是闲暇想要播一些音乐的时候,都不会想播这一首,脑袋里只会想起平时没办法听到的曲子。可是昨天一反常态。也许是因为我的脑袋已经累得想不起我想听的曲子了,我随机选了一些轻柔的古典乐,耳机里便播出了这首布拉姆斯的宝宝睡(原名Wiegenlied op 49, no 4),而且是清晰的德国歌词声乐版。 前奏的6拍钢琴声,好像在模仿摇篮左右左右摇摆的画面。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认真听这首歌曲了,前奏的6拍没有让我听出是自己最熟悉不过的摇篮曲。在忙碌教了一天琴后听到这熟悉、柔和、温暖的前奏,我的内心很是舒服,一瞬间卸下了老师该有的威严,卸下了面对家长要有的专业样子,卸下了面对上司就会武装起来的圆融的自己。仿佛回到小时候那恬静的岁月,那无忧无虑的日子,那永远能安稳入睡的每一个夜晚。 后来我们长大,开始有了很多忧虑。从学校成绩的起落,大学升学的科系,出来社会之后的薪水,银行里的金额,不知不觉就走型的身材,一旦不照顾就起红灯的健康……,日子好像没有更简单,只有每一天不一样的挑战在等着自己。“此时闭上眼睛歇息,愿这些时光受到祝福”,摇篮曲德文的歌词有一句是这样唱的——好像在告诉世人,虽然我们无法期待生活完美无瑕,但是我们可以用心祈祷和感受所有的祝福。 抚慰失眠了的人类 我熟悉的副歌原文翻译是:“明天早晨如果上天愿意,你将再次醒来。”意思其实可以解读成:无论当天是快乐、委屈、失意、伤心、幸褔或者不幸,我们是否能够再次面对明天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还是要听天由命。当一个人落入人生的低谷,它提醒我们,只要上天愿意,明天我们还有新的希望;当一个人爬上人生的巅峰,它提醒我们切勿骄傲,因为明天如果我们能够“再次醒来”,那它仍然是崭新的开始。 它用一段歌词描述了我们的渺小与脆弱,让我想起一句名言:勿以物喜,勿以己悲。让一天的悲喜都在夕阳余晖消散之时随之化解,于是一天的紧绷感都得以平静。我们在这星星和月亮的照耀之下,就好好地享受夜晚的静谧,月光的温暖。 如果明天不完全掌握在手中,我们在安静的深夜能做什么呢?摇篮曲的第二段唱了两次:“现在安心与甜蜜地入睡,在梦中眺望天堂”。仿佛在告诫我们,在迎接新的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必须要安稳地进入梦乡。先好好地休息,享受梦中的甜蜜幻想,才有办法面对明天的未知和难题。 这段有意义的歌词配上布拉姆斯堪称完美的音乐,就像是给所有披着月亮和星星的人们一个最真挚的祝福,抚慰这忙碌而失眠了一天的人类,我们之所以烦恼又失眠,是因为常常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所谓的难题也只不过是给我们考验,促我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进步。更何况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如此渺小,为什么我们不放下一切,安稳的进入梦乡呢? 这首布拉姆斯献给好友新生儿的摇篮曲,不知不觉陪伴了很多人入眠。我从小就觉得它很好听,到现在完全理解歌词的意义,觉得他真的写得好美、好浪漫。愿所有人在摇篮曲的祝福之下,都能安稳地睡下,然后再次遇到天明,再次遇到崭新的开始。
8月前
趁着一天下午空闲,我到附近的购物商场买回了一个日式烧酒瓶。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全是我的一时兴起,因为那在大学毕业典礼时收到的花束,已经彻底干枯。即使我已经将它拆分,扔掉了一部分,但它最初的模样依旧存于我的脑海中。 向日葵、满天星,还有像小球的菊花,它们被巧妙地安排在一起,成为我人生阶段的一个印记。我记得,那天烈日骄阳,我和朋友们都穿着黑色的毕业袍,戴着四方帽。顶着烈日,我们合照、欢笑、接受礼物,还有送别。我的离场是匆匆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那时的自己为什么走得着急,或许是忍受不了炎热的天气。 我带着同学和师长之间的祝福,离开我生活了两年的小镇。 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与他们的生活似乎按下了暂停键。原本的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同一个落脚处邂逅。之后的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将一个陌生的地方变得熟悉,却在一场骄阳下散场,各自循着最初的轨迹归去。 从那时起,我大多只能通过社交媒体来得知他们的生活。 身在古晋的朋友无法出席我的毕业典礼,但他们也不算缺席。其中一位多年的好友,他告诉我,他们在金宝的花店为我预定了一束花。我按照发来的地址去到花店,迎接我的是一位年轻的男性,他应该是花店的老板。他捧着向日葵花束,笑着对我说道:“你的朋友都很爱你。” 我微笑着接过这束花。 在毕业的礼堂外,学姐拿着一束乒乓菊找到我。她对我说:“毕业快乐。” 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不多,也曾一起吃过一两顿饭。更多的时候,我和她是在网上聊天。她很健谈。我几乎不用担心她会忽视我的信息,因为她总会回应。反倒是我,常在聊天的时候消失,动不动让人等上一个轮回。正因为如此,我体会到这束乒乓菊的可贵。 我的手中还有一束用毛线织成的向日葵。若是没有意外,她本该跟我们一起毕业,接受同一场掌声。她考试的失利使我们错开。在向日葵的边上,夹着一张小卡片。关于卡片的手写内容,我是在回到古晋之后才发现的。 “字没你写的漂亮,也没有你会说话,你就将就点吧!” “虽然老怼你,但是喜欢你看事物的角度清奇通透。” 我很少有机会,能够得知别人对我的看法。或许,在其他朋友的心中也会用类似的说辞来形容我。的确,我偶尔会好奇,试图揣测在他人眼中的自己。然而,我却不曾想过自己在他人心中是好的,但这早已不再重要。 美好事物又能维持多久? 后来,在礼堂旁边,我们一班人和师长拍了合照。因为我的着急离开,我并没有和他们留下除合照以外,更多的画面。在礼堂的走廊,我遇见了相熟的女同学,她正去找好友,中途间遇见了我,我们匆匆合了一张照。 我的脚步是匆忙的,以至于我的回忆断续成碎片,只能一点点拼凑。 午后,我拆开摆放了半年的花束。向日葵连同衬托它的满天星都已经干枯,乒乓菊的花瓣也不像最初那般丰满。我用剪刀慢慢地修剪它们。我留下向日葵的花瓣,将5支乒乓菊修剪得长短不一,轻轻用胶带缠好被我粗心弄断的满天星。 我原是贪心的,妄想要留下所有的花束。一开始,它们还是艳丽的模样,我以为它们还会再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可是只在转瞬间,我留意到了它们的枯萎。在它们离开土地的时候,结局就早已是注定。美好事物的遗失,想来往往如此,在不经意间的一次恍然大悟。 几年的时光,不算长也不算短,这已经足以发生许多故事。我面临着与花束相同的命运,离开了那片土地,记忆中的精彩和友谊,我又能维持多久。所以,我只能做出相同的取舍,留下花瓣、留下枯枝。 满天星被我贴在房间里的照片墙上。烧酒瓶里多了干枯的乒乓菊,塞满空隙的干花瓣。这个作品被放在我的书桌前,伴着我敲下一篇文字。 我遇见过一位男生,他总是试图留下一切美好,想要身边的人都不再离开。这本该是好的,可他却大意了。他珍视友情的存在,却因此使自己窒息其中。我何尝不珍惜那段时光,但在人来人往的世界里试图留下别人,本就是一种痴想。 当我擦拭乒乓菊上的灰尘时,又是一个毕业季的来临,那次因考试失利的女生也将迎来掌声,还有小一届的好友,我祝福他们。只是这一次,我没有办法出席他们的毕业典礼,不能亲手送上掌声和花束。但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终会再相聚。 我看着这瓶干花,饶有趣味。比起鲜艳亮丽,干枯的花色似乎更为永恒,如泛黄的书页、生锈的门把。我总算明白,念旧的滋味,在我风华正茂的年纪里。
10月前
10月前
11月前
1934年大年初二鲁迅写〈过年〉,他说不过旧历年已经23年。 鲁迅谈过小孩过年。在〈阿长与山海经〉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想到明天买来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在〈祝福〉中,他描绘民间对新年的重视:“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1894年鲁迅祖父周福清因为在乡试贿赂考官沦为钦犯后,周家自此没落。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时,为节省路费,回家次数有限。在日本留学7年间,更是没有机会享受家乡过年气氛。 1909年鲁迅回国,先是教书。1912年经许寿裳推荐,教育总长蔡元培安排鲁迅至教育部任职,此后大事小事日记可见,节日一并标明。1916年除夕“伍仲文贻肴一器、馒首廿”,1917年除夕“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1918年大年初一与周作人“览厂一遍”,厂甸庙会售卖字画、旧书、古董、手工艺品、年画杂货、各式玩具,鲁迅常去淘货。 1919年除夕“背部痛,涂碘酒”,初一晚“服规那丸三粒”。同年7月,鲁迅和两位弟弟商量后,卖绍兴祖宅,购置八道湾胡同住所。母亲及周建人一家,搬到北京,跟原本寓居北京的周作人一家,全住一处。1920年除夕“晚祭祖先,夜添菜饮酒,放花爆。”祭祖仪式,日记仅见一次。1921年大年初一“上午寄新青年社说稿一篇”。1922年日子一样单调,除夕“游小市,夜爆竹大作,失眠。”大年初一日记只留四字:“休假,无事。” 鲁迅从家庭所得温暖有限,母亲安排的婚姻以悲剧收场,他和朱安建立不起感情。1923年和周作人闹翻后,春节给他蒙上更多郁闷气氛。1924年除夕夜,鲁迅“饮酒特多”,初一李遐卿携子来访,留他们午饭。初二下午许钦文来,晚上,他难抑寂寞,“失眠,尽酒一瓶”。 鲁迅对过年不上心,却因为几天假期,起床稍迟,不是逛书店,就是和朋友吃饭或投入工作。1921年大年初一写完〈故乡〉。1924年大年初三,小说〈祝福〉完稿。1925年大年初一,译《出了象牙之塔》两篇,又写成〈风筝〉,初二“夜译文一篇”,初三“下午至夜译文三篇”。1933年大年初一分别为好友许寿裳、画师望月玉成和台静农书写自撰诗三首。 组织家庭后心态变化 1927年和许广平同居后,不再孤家寡人。1928年除夕,鲁迅“同三弟及广平往明星戏院观电影〈疯人院〉”。1929年大年初二,“同柔石、三弟及广平往爱普庐观电影。” 辛亥革命以后,废除农历呼声不绝于耳,激进知识分子认为阳历比农历科学,不改变即无法接轨国际。起先有圜转空间,阳历、农历并用,后来发现效果不彰,遂下重药。国民政府在1929年,坚决废除农历,推行阳历,新年假期改在阳历1月1日至3日。农历新年不放假,祭祖、拜年、贴春联等习俗,移至阳历元旦。报章社论甚至喊出“不过阳历年就是反革命”的口号。 农历新年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辞旧迎新根深蒂固,非阳历所能取代。农历变“废历”,老百姓顿时有失根之感。1935年除夕鲁迅写信对友人黄源说:“十多年前,我看见人家过旧历年,是反对的,现在却心平气和,觉得倒还热闹,还买了一批花炮,明夜要放了。”自己组织家庭以后,鲁迅心态变化。1934年春节他“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鲁迅放鞭炮始于1933年周海婴4岁时。那年除夕夜,他“买花爆十余,与海婴同登屋顶燃放之”,他爱看孩子嬉戏。 鲁迅1934年所写〈过年〉意有所指,他不同意农历新年被压迫。可喜纪念节日不少,可是“大家的高兴也不能发扬。几经防遏,几经淘汰,什么佳节都被绞死。”他说农历新年是自家东西,格外庆贺,“不能以封建的余意一句话,轻轻了事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这是鲁迅的〈答客诮〉。对孩子没有感情未必是真豪杰,怜爱孩子不见得不是大丈夫。寥寥文字,鲁迅解释简单哲理。他说兴风狂啸的老虎,也会边走边回头,看顾小老虎。 春节习俗不少,若无情字围绕,无家人加持,无小孩笑声,一切逊色。看电影,放鞭炮,和家人一起,且行且珍惜,当然鲁迅事先不知道自己人世间的岁月原来如此短促。
1年前
在进入新的一年之前,我要放下一段往事,放下一个心结,宽恕自己。 一直都不能释怀弟弟的离婚。3年了。每每想到,都会伤心流泪。 我弟弟是家中老幺。10岁那年,妈妈去世了,他年纪小小的就失去母爱,爸爸和我们两个姐姐就自然对他特别疼爱和包容。很多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剩下我们3个。我和姐姐比他大两年、5年,说真的,也无法扮演妈妈的角色。我们都会让着他,甚至在他闯祸时,我们都会尽量帮他对爸爸掩饰,帮他解围。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我们一起长大了。 在他33岁那一年,他结婚了。谈恋爱6年,大家都认为是时候结婚了。尽管储蓄不够,也没有房子,就家人出钱筹备婚礼。过程当中双方家长曾因为金钱和酒席安排上发生小摩擦,但婚礼还是如期进行。我也在那时候,觉得对方好像卖女儿。婚宴当晚,也因为一些不愉快,我们在婚宴结束后,就带着一些情绪先离开会场了。 这,也就是我至今无法释怀的原因。身为姐姐的我,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祝福。我最爱的弟弟。为什么在他最重要的日子,我竟被情绪影响,而无法一直陪在他身边给与百分百的支持。为什么会去计较那些如今微不足道的不愉快。 婚后的几年,大家逐渐淡忘当初的摩擦,我和弟媳也慢慢地建立了感情,像两姐妹很多话聊。当他们两夫妻的婚姻开始触礁,我看出端倪,他们被逼向我坦白。我尝试开导劝解,却无补于事。 那一天终于来临,弟媳拖着行李踏出家门,离开前和爸爸和我道别,我们哭成一团。那一天,是我第二次看到爸爸流泪。那一天,我感觉心口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压得我无法呼吸,无法思考。那一天的情景,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每每想到,都无法忍住眼泪。在她离开后的那一年,我总在夜深人静之时,哭得彻夜难眠。心里总觉得,他们婚姻的失败,也许是因为当初少了我们的祝福。 今年,弟媳再婚,遇到了一个可以让她再度开心的人。弟弟也找到了一个可以陪伴他过日子的人。看到他们各自重新出发,不再活在过去,我也决定,要宽恕自己,放下这个心结。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