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校园

6小时前
1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3星期前
4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新山11日讯)瑜伽导师凭借巧思、巧手,把废弃PVC(聚氯乙烯)水管制成动物造型的摆设品后送给学校妆点校园,赋予废弃品第二次生命,也让校园风景不再单调。 60岁的龚祝群秉持化废为宝的理念,将别人丢弃的PVC水管洗净、切割、扭弯、绘图、上色,制成一只只活灵活现的仙鹤、企鹅、兔子、天鹅等,送给学校当摆设品。 目前,她送过摆设品的学校包括麻坡中化中学、宽柔中学至达城、新山班兰华小,未来也不排除送给老人院等福利机构,希望借着亮丽色彩和可爱造型,疗愈住户的心情。 龚祝群告诉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她会在校园推广PVC摆设品,主要原因是环保和美化校园。 她希望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PVC摆设品放在校园各角落,如水池、树上,可让校园景色不再单调。 她说:“学生看了心情变好,同时不再觉得校园很枯燥、读书很死板,更重要的是减轻他们的压力。” 她表示,以PVC作为原料不仅轻便,可做出许多不同形状的摆设品,更重要的是它们不会生锈,也不会招惹白蚁,非常适合美化校园。 因此,每当她看到遭丢弃的PVC水管,就会拿回家清理乾净备用;有时到五金店买漆料时,业者知道她把废弃品制成摆设品,所以会把用剩的PVC水管送给她。 她说:“虽然捡回来的PVC水管要清洗,还要花时间切割、用热风机加热扭出特定的造型、上色要上两三遍、材资又硬,但是PVC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东西。” 龚祝群说,去年11月,她的瑜伽学员李进先在他们的群组,分享以PVC水管制成鸭子、仙鹤等摆设品的照片,引起她的兴趣向后者学习。 她表示,用PVC水管制成的摆设品真的很可爱,不禁让她起念将这些摆设品带进校园,以美化校园。 “在我看来,校园美化是很重要的事。” 她目前在宽柔中学至达城分校教导属于选修课的手工艺课,教导学生制作PVC摆设品、石头彩绘等。 她表示,由于材质关系,要切割PVC水管并非易事,加上上课时间短,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她会先把PVC水管切割成天鹅等造型的模板,再带去学校。 “我把切割好的模板交给学生后,就由他们去磨掉粗糙的边边角角、上色、装上脚和眼睛等。” 在教学时,她会先让学生参考一些作品,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细胞,制作出各种独特的艺术作品。 龚祝群说,虽然切割PVC水管的工作不简单,可是她越投入制作PVC摆设品的工作就越开心,也可能是因为真心爱做,让她学没多久就上手。 她表示,当初把仙鹤形态的PVC摆设品推广至校园时,取得很大的回响,大家的正面反应和喜爱程度,给了她无比的信心和动力。 至于PVC摆设品的设计,她会上网寻找资料、制作过程等,然后再改良,如用剩余的PVC部份让鸭子站立、灌注洋灰让摆设品立得更稳,变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龚祝群说,虽然制作PVC摆设品看起来很费功夫,但实际上却不难,比较要花心思的是在形塑的部份,要拿捏造型和角度。 她表示,尽管制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毕竟这是学习的过程,失败了就再来,这也是在考验耐心和恒心。 她说,自己能够持续使用PVC水管制成摆设品,其中一个很大的动力是有人欣赏。 “当有人欣赏,感觉很不一样,想做出更多的摆设品,而且在制作这些摆制品的过程中,我感觉很疗愈,能我静下心来。” 龚祝群表示,她的母亲今年过世,她将友人给的帛金拿来购买材料,与李进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出20只不同造型、色彩的鹦鹉,以妈妈的名义捐给麻坡中化中学学校,缅怀母亲。 她说,校长很喜欢这些鹦鹉,并把它们放在树干上,还在树身贴上石头彩绘的瓢虫,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也让学生看了感觉疗愈。 她接下来也希望把PVC摆设品送给老人院、疗养中心等,借着作品的可爱造型、色彩,让院内的住户心情轻松。 从最初把轮胎绘制成摆设品送给新山宽柔三小,龚祝群就觉得很多废弃品都可以再加工,做成很多不同的东西,甚至可以让小朋友远离3C产品。 她表示,她曾让一批前来参观她的工作坊的妇女体验石头彩绘的乐趣,没想到她们回家后也依法教导后辈,结果小朋友连续3天都在彩绘石头,不会一直拿手机。 她说:“这是一种教育,美不美(指成品)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带孩子去玩、去学习、静下心做一些事情。”
4月前
4月前
表演本来就不是诗人擅长的事,更何况是朗诵;文学也不是语言工作者的专长,更何况是隐喻那么多的诗。诗,好像很平易近人,事实上,它很内向,一点都不热情,想要了解它,你必须付出更多。偶尔的约会不够,一个礼拜一次,很快就会被疏远,一天一次,或许有些厌倦,但诗像宠物,心情不好,看一首诗,或许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心情不好,写一首诗发泄,总比生气好许多。 朗诵,需要一首诗。找一首诗不难,找一首可以朗诵的诗不容易,得到一首好的朗诵诗,可遇不可求,既要求诗本身适合你的朗诵声音及风格,诗也会要求你去了解它、喜欢它、甚至爱上它。越说越远,再说就要和诗走上婚姻殿堂,但诗就是那样,每个人读都有不一样的诠释和理解,朗诵的方式也不一样。 要写一首真正适合朗诵又不失诗意的诗不容易,诗歌上台诗意下台,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0年,只是想证明这只是学者不了解诗歌朗诵,或许说得更加直接,不明白马来西亚的诗歌朗诵活动。全球诗歌朗诵已经举办了7届,马来西亚是最积极参加的国家,是不是之一,我想不能从人数去算,而是从朗诵者的认真态度去看。你可以去验证一下,除了马来西亚,别国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选择朗诵古诗、爱国诗或歌颂式的诗。朗诵现代诗,别傻了,如何能够把语义的隐喻或象征用声音表达出来,我想没看过学生朗诵的人都会想,那只是朗读罢了,不是朗诵。 30年前或许是,但你可以去找回历史的录音,看看丘淑霖如何诠释母难日,如何利用声音把余光中的诗表达得淋漓尽致。可惜,余老已逝,不然应该让他看一看,那是否合他心意。对不起,或许我又让你误会了,以为丘淑霖是在籍学生,20年前是,她朗诵母难日得全国冠军是20年前的事。那也只有一个淑霖,哦,我还没说完,这几年你陆续可以看到覃家恩、张嘉菁、黄皓仪、梁慧婷等,这些都是声音一流的中学生,有兴趣听他们朗诵的可以去油管找,或许可以找到。或许你再次认为,中学生,练了好多年吧,熟能生巧。对不起,当你听到刘巧晴、郑静渲、罗云濝等的声音时,你或许会说,指导老师好厉害。或许是的,我总不能说服你认同,马来西亚的学生很爱朗诵。哦,对于海外也参与朗诵的学生说一声抱歉,上面提到几位朗诵很好的学生,朗诵用的诗都是现代诗,不押韵之余,都是50行左右的长诗。 动地吟表演的家伙老了 也许你对朗诵这两个字很感冒,因为会想到动地吟。是的,那一班表演的家伙都已经老了,上不了台了。没有贬义,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个老家伙,年轻的学生朗诵得太好,前浪都死在沙滩上了,哪敢上台。也不尽是这个原因,动地吟已经完成它阶段性的任务,后续的就让年轻人完成吧。 不上台朗诵,反而可以更加专注在书写,书写朗诵诗是一个让我重新认为,写诗很快乐。每一次说起诗歌朗诵我就很唠叨,但每一次催促我写下一首诗的时候,也是我被他们的声音感动的时候。很多老师找我邀稿,一首诗能值多少钱,我衡量过,无价。我想下一次应该这样告诉他们,先让你的孩子感动我,或许我也会写一首再次感动我自己的诗。朗诵这回事,有点像酒,很难喝,但会上瘾。 【编辑台】诗歌上台,诗意下台?/靖芬 这个月起,我们请来马华诗人林健文给大家说说“诗歌朗诵”诸般事。 很多年以前就听过一句话:“诗歌上台,诗意下台”,说的是许多优秀的诗作一旦上了台转成演出的文本,不知为什么总会被夸张的语调、做作的动作破坏诗歌的意境或味道,甚至变得庸俗不堪。仿佛你把抽象的画面或想像具体演出来,把含蓄的语言大声说出来,是一件原该尴尬的事。 但这里头到底有没有误会呢?朗读与朗诵有没有不同?眼见那么多年过去,校园诗歌朗诵比赛依旧方兴未艾,那么,有没有可能让朗诵变得“自然”,或至少可以成为帮助读者亲近一首诗的管道,而非掩嘴偷笑的娱乐? 种种可能,且看每月第二个星期一,诗人林健文的新专栏——“且听风吟”。希望借助他的创作经验与听众视角,让我们更理解“朗诵”的深意。
5月前
5月前